第四五六章 山海關〔二〕(2 / 2)

但請海外華人來守衛山海關,卻是關係重大,兩人可不敢輕易妄行,雖然兩人不敢懷疑李鴻章有什麼私心,但誰知道李中堂和海外華人有什麼私下交易,前幾年李中堂出使俄國,參加俄皇的登基大典,並與俄國簽定【禦敵互相援助條約】,但消息傳回國內,卻有人李中堂接受了俄國的賄賂,簽定的是賣國條約,誰知道這次李中堂和海外華人之間又有沒有什麼貓膩。這裏的水太深,兩人可不敢輕易去趟。

於是鄭才盛想了一想,才試探道:“不知兩位是和海外華人是如何協議的,海外華人出兵幫我們守衛山海關,不知要什麼好處,還請兩位明示,兄弟也好早做準備。”

張佩綸雖然久不為官,但卻一直都沒有離開官場,自然知道鄭才盛擔心什麼,笑了一笑道:“鄭軍門盡管放心好了,兩位大約也聽過,海外華人原是前朝遺民,華夏後裔,一直留居海外,但一直心係中華,如今回歸中土,正逢庚子國變之際,他們屢敗八國聯軍,收複北京、津、威海、青島等數地,若非有他們,我大清國事,還不知敗壞到何等地步,此番他們隻為守衛國土,不使俄軍侵犯京師之地,無需任何報酬。”而且此番李中堂能夠請海外華人出兵守衛山海關,己是十分不易了,因此還請鄭軍門不可遲疑。”

富順道:“我等有守土之職,自然責無旁貸,但若無朝廷之令,就請海外華人援助山海關,若是將來朝廷問責下來,又如何是好呢?”

李經方這時有些不奈煩了,道:“朝廷問責下來,自有李中堂頂著,你們兩人又有什麼可擔心的。”

鄭才盛、富順互相看了一眼,心裏卻都在想著,現在得好聽,但到了朝廷真的問責下來,誰知道李鴻章頂不頂,萬一李鴻章撒手不管,自己又去找誰呢,但這話又不能對張佩綸、李經方,因此兩人也顯得十分尷尬。

這時張佩綸道:“兩位的但心雖然不無道理,但卻實無必要,現在海外華人已經收複了北京,不日就將迎太後、皇上聖駕回宮,海外華人為大清立下如此大功,必會受朝廷重用,封候拜爵自不在話下,就是進軍機,封疆吏,亦非不可,因此兩位此時請海外華人入關,共拒俄軍,其實並無大礙,而且海外華人擊敗俄軍之後,兩位也可立下一件大功,等朝廷安穩下來以後,也必會對兩位有所封賞,何況退一步來,若無海外華人相助,兩位可能守住山海關嗎?”

兩人都連連搖頭,表示隻能自己的力量,是守不住山海關的。

張佩綸笑道:“那就是了,一但山海關失守,兩位身為守關主將,便有失土之責,必會受朝廷重責,但如果能夠守住山海關,將來就算朝廷真的問責下來,責罰也不會太重,將來也未必沒有再起之日,因此唯今之計,隻有請海外華人進關,主持守關大計,兩位還要遲疑嗎?”

聽了張佩綸的這一番話,兩人才恍然大悟過來,對兩人來,守住山海關才是壓倒一切的大事,因此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放在一邊。相反如果真如張佩綸所,如果守住了山海關,擊敗了俄軍之後,海外華人真的受了朝廷的重用,自己還可以借這次共同守衛山海關之機,和海外華人搭上關係,不定將來還真能發達起來。而李鴻章這麼賣力的為海外華人奔走,估計也是看中了海外華饒潛力,既然李鴻章都看好海外華人,那麼自巳還有什麼好的。

鄭才盛、富順畢競隻是地方守將,對官場的套路雖然有一定的了解,但畢竟不如李鴻章那麼老練,就是和張佩綸、李經方相比,都遠遠不如,因此根本就看不出海外華人根本不可能受清廷的重用。但既使計算出了其中的利害關係,兩人也就不在猶豫,立刻請張佩綸、李經方陪同,再趕到碼頭去迎請海外華人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