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九章 軍隊整編〔下〕(2 / 2)

而在這一段時間,人民軍也派人並出動無人機對通州一帶地區進行過偵察,結果是八國聯軍對通州的守備並不嚴密,僅僅隻像征性駐守了500餘名日軍,也沒有修築什麼防禦工事,其實仔細想想,這樣的情況也並不意外,現在北京地區的八國聯軍一共才隻有1萬3、4000人,就這麼一點兵力,守住北京都嫌不夠,那裏還有足夠的兵力去駐守通州。

另外從津到北京原來是有一條鐵路的,在義和團運動期間,為了阻止八國聯軍的進軍,對鐵路進行過破壞,後來八國聯軍攻占北京之後,修複了這條鐵路,以保障後勤物資的供應。

穿越者攻占津之後,八國聯軍反攻津,也利用這條鐵路來運送兵力物資,不過在津保衛戰之後,八國聯軍退回北京,卻並沒有破壞這條鐵路,而穿越者在攻占津、奪取了開平煤礦以後,還得到了幾輛火車頭和30多節火車車廂,因此完全可以利用這條鐵路進軍。

因此按肖建軍的計劃,進攻通州的戰鬥由一團負責主攻,一營和野戰炮營、榴彈炮營乘座火車進軍,二營、三營則分別沿鐵路兩側進軍掩護,甚致可以派出兩架直升機,從空中偵察保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撲通州,在八國聯軍尚未反應過來的時候,一舉拿下通州,形成對北京的近距離壓力。

而未來進攻北京,肖建軍也有一個大體的思路,就是由特種部隊搭乘直升機直接空降到北京城裏,內外夾擊,一舉突破八國聯軍的防守,攻占北京。

可以就純軍事而言,這一次作戰的難度其實並不大,而對穿越者真正的考驗,是在後勤供應方麵。

從某種程度上,打仗就是拚後勤,由其是近現代戰爭,對後勤供應猶為依賴,當然現在穿越集團缺的到並不是物資,自從穿越者占領津以後,就一直在屯積糧食、藥品、布匹、食鹽等物資,而在擊敗諒國遠東艦隊、占領了青島以後,又在獲得了大量的德式裝備和彈藥,在武器方麵的供應也是足夠的,關建在於物資的運送和調配,因為交戰的雙方不僅是拚後勤的供應能力,同時還是比拚後勤的效率和準確,在舊時空的曆史上,不乏出現夏送棉襖,冬送單衣的後勤烏龍事件。

從津到北京的距離隻有不到200公裏,無論在那個時代,都不算是一個遠距離,盡管在以前穿越者有過進攻威海、青島的戰鬥,距離都要遠遠大於津到北京,不過這些作戰穿越者都有海路為依托,並且牢牢的控製了製海權,因為在這個時代的物資運輸方麵,海路要遠遠優於陸路,不僅運輸量大,而且簡單,士兵還可以在船上休息、飲食,不用攜帶大量的帳蓬、飲具等物資,因此後勤方麵的困難到並不算大。

而這次北京戰役,穿越者是第一次在沒有海軍支援的情況下,離開自己控製的地區作戰,盡管有鐵路和海河可以依托,雖然可以為人民軍的後勤補濟提供相當的便利,但還是不能和海路相比,需要有大量的人力車輛進行補充,這就造成了勤補濟供應的多樣性,複雜性,需要製定一個詳細的後勤供應安排計劃。

現在主要負責人民軍後勤計劃的是原太湖艦的艦長謝騰,他也是現在軍委的後勤部長,因為太湖艦本來就是後勤補濟艦,因此謝騰在這方麵多少還是有些經驗和理論知識,而且太湖艦基本己停止使用,太湖艦上的主要軍官都在後勤部任職,這段時間裏,謝騰和原太湖艦都在商量討論後勤供應的計劃安排,而肖建軍現在的重點也是在後勤供應方麵,另一方麵也是將各種後勤物資在津集中存儲,並且征集木船、車輛等等。

當然在執委會議上也有人提出過,這樣大張旗鼓的準備各種物資,是肯定會讓津的各國領事館知道,他們一定會通知北京的八國聯軍,加強防禦,但執委會討論之後認為讓各國領事館知道也關係不大,畢竟守衛北京的八國聯軍隻有那麼多人,就算知道也改變不了什麼,而且津的各國領事館不僅會通知北京的八國聯軍,也會通知上海的各國領事館,這可以給各國施加壓力,並給穿越者的談判團增加籌碼,畢竟如果能夠在談判桌上解決,穿越者也不想采用戰爭手段。

最快更閱讀,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