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如果遇到包拯、海瑞這樣清廉正直的官員,或許可以殺掉幾個作惡的地方吏員、鄉紳,但也無力撼動整個地方吏員、鄉紳階層。
那怕是遇到王朝更替,隻要不是遇到“揚州十日、永定三屠” 這樣不分階層的大屠殺,即使是新的統治者,也必須依靠地方吏員、鄉紳來管理新王朝的基層,而地方吏員、鄉紳往往也順勢搖身一變,成為新朝的統治基石。
德國人租借膠州灣之後,地方吏員、鄉紳雖然也緊張過了一陣,但時間不長就發現,原來德國人也需要自己來管理地方,現在海外華人雖然把徳國人趕走了,但他們也同樣不例外,更何況海外華人也是華夏族裔。他們同樣也需要自己這一批人,才能管理好地方。
羅嶽帶領軍隊來到營海鎮的時候,地方吏員、鄉紳主動組織了一些人,來迎接羅嶽的部隊,並且還送上了200兩白銀,50石米,10壇酒,20隻雞和2隻豬,算是晉見之禮。
這也是這個時代的另一大特色,軍隊進駐到某一處時,地方上都會送來一些銀錢糧品禮物。而軍隊得到這些禮物之後,隻要不是軍紀太差的軍隊,一般也就不會在侵擾地方了,白了就是蝕財消災。不過營海鎮一共才隻有1000多戶人家,6、7千人口,因此能夠湊出這麼多東西來,確實是不容易了。
羅嶽接見地方吏員、鄉紳的時候,隻自己是奉命來駐守膠州灣西岸,以後這一片地區就由人民軍接管,要求他們服從人民軍的命令,然後就沒有再其他的事情。畢竟羅嶽隻是軍人,並不付責地方的行政事務,以後津執委會自然會派遣行政官員來管理地方。而軍隊的任務隻是保證人民軍在這一片地區的實際控製權。而對送來的這些禮物,羅嶽全都婉言謝絕,表示人民軍有紀律,不能接收這些禮物。
這些地方吏員、鄉紳也不禁大為驚訝,以前到是見過不收禮物的地方官員,清朝雖己**到底了,但畢竟還是有少數保持清濂作風的地方官員。而不收禮物的軍隊,確實還是從來沒有見到過。當然也不排除羅嶽是故作恣態,這種事情以前也沒有少見,有不少地方官嘴上得是道貌岸然,對送來的禮物也再三推辭,一定要到好像是實在推辭不過去了才收下,而且收下禮物還是一臉無奈之色,仿佛多麼不心甘情願一樣。
於是地方吏員、鄉紳再三懇求羅嶽收下這些禮物,最後眾人都跪在羅嶽麵前,聲稱如果羅嶽不收下這些禮物,那麼就跪著不起來。
羅嶽見實在是推辭不過,隻好答應他們,米、酒、雞、豬可以收下,但銀子堅絕不收,而持對收下的東西一定要按市場價格,付給這些地方吏員、鄉紳相應的白銀。
等到白花花的銀子塞到自己手裏的時候,這些地方吏員、鄉紳們都真的傻了,這才知道羅嶽可不是在故作姿態,而是真的不收。因此也隻好帶著銀孑回去。
在回去的一路上百姓們到是頗為興奮,因為一般來,不收禮物的官員多半都是好官,起碼也不會是壞官,而不收禮物的軍隊,多半也不錯,因此這日孑也會好過許多。
而眾地方吏員、鄉紳們卻都高興不起來,他們的看法和普通百姓恰恰相反,因為根據以往的經驗,那些不收禮物的官員,往往都是很難打交道的官員,那麼不收禮物的軍隊呢?
進駐到地方隻是第一步,要表示對地方的實際統治,還要保持在駐地的巡邏,也是顯示人民軍的存在福另外也是可以通過巡邏,多了解一些地方的實際情況,起碼可以將地方的道路、鄉村弄清楚。因此就在第二,人民軍就以班為單位,輪流在膠州灣的西岸的沿岸地區開始巡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