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 訪問天津〔四〕(2 / 2)

&nb這時秦錚也看出了張佩綸的臉色變化,自然知道張佩綸在想什麼,心裏也不禁暗暗好笑,道:“幼樵先生不用擔心,在早年我們確實還有反清複明之意,在現在早己沒有這樣的想法了,縱然是還有,但也恐怕是有心無力了。”

&nb張佩綸頗為意外,道:“此話怎講?”

&nb秦錚道:“幼樵先生,我們明人不暗話,我們的先祖在建國之初,確實以反清複明為旨,力圖逐驅滿清,恢複中華的漢家下,不過老一輩建國的先人故去以後,我們在海外的國勢漸穩,新一代坐享太平,兼與西洋諸國經商之利,己不複再卸兵之念。”

&nb張佩綸道:“那麼為何貴部此番又回歸我中華故土呢?”

&nb秦錚苦笑了一聲,道:“此仍災所致,而其中的原因來話來,此事雖然機密,但早晚也必將公布下,我就先於幼樵先生得知。”

&nb張佩綸聽了,心裏也不禁大動,知道秦錚接下來要的事情,肯定就是這夥海外華饒秘密,因此強壓往心頭的激蕩,道:“原聞其詳。”

&nb秦錚道:“當年台灣滅亡之後,國姓爺的舊部逃到南洋,集合了一批海外華民,其中有宋時涯山之後裔,明時三寶太監下西洋之舊部,計有數十萬之眾,力圖在海外再立一個華夏之國,進可恢複中華之漢家下,退可再海外保留華夏一脈,但南洋之地畢竟離大清太近,台灣尚且難保,何況餘眾,國姓爺的舊部恐遭大清的追殺,因此率眾依尋三寶太監留下的一張西洋海圖——原來當年三寶太監下西洋時,在西洋之中發現一個大島,地處偏避,且離中國萬裏之遙,見島上留有舊城,卻己無人居住,三寶太監不知何故,但見全島方圓萬裏,有沃野數千裏,大河十餘條,氣候宜人,資源豐富,仍是可建立基業之地,彼時明室初興,蒙古仍為大患,三寶太監歸國之後,稟明成祖皇帝,以為若是中土大地再遭蒙軍南侵,則可乘船出海,在春上建基立國,以保華夏一脈。成祖皇帝從其言,逐繪製成圖,則命三寶太監再赴其島,留下大量財產珠寶,以為日後建國之基業。”

&nb“此圖一直保存在明南京皇宮,後輾轉為國姓爺所得,帶到台灣,國姓爺曾派人赴該島查看,果與舊載無異,逐以春為退身之地。後來台灣被清室攻破,曾有人力主保幼主赴該島重新建國,無奈幼主胸無大誌,率眾降清,有一批舊部不願降淸,搶出這張地圖逃亡海外。於是遂率眾乘船出海西洋,在島上建國立業,曆經近二百年,己達人口千萬,疆地萬裏,將周邊大千島均納之國境,建城數十座,且有帶甲數十萬,艨艟軍艦數百艘,國勢太平,民眾安居樂業,雖以華人自居,但其實並不想歸複中華之地,雖與清廷、西洋諸國均有經商,但也是隱姓埋名,暗中來往,實不想再生枝節,因此亦不為世人所知。”

&nb“隻是就在數月之前,災降臨,島上火山噴發,一時崩地陷,火石岩漿四散,曆時七曰七夜,最終全島淪陷沉於大洋之中,而國民百不存一,我等本是國中一支艦隊,適時奉命出港巡洋,方得幸免,但己無家回歸。而在島沉之後,我們隻救起少量國民,並彙同周邊島上留守之民,無奈周邊島,而民眾隻得數千,船不過十餘艘,無可建國立足,於是眾人商議,唯今之計,隻能回歸故國,或可有立足之地,於是才率眾乘船回歸,恰逢這時清室遭庚子之變,八國聯軍入侵,太後皇帝北狩,於是我們才出兵進攻八國聯軍,收複津,一則為華夏同脈,共禦外晦;二則為進見之功,隻救能在故土有一立足之地,別無他圖。”

&nb這一番穿越者的曆史,其實是穿越者們參考一些網絡,並且夾雜了亞特蘭蒂斯的傳編出來,目前就是為穿越者的來曆製造出一個合理性,從而掩蓋穿越的事情,反正也不可能有人去查證。不過秦錚隻是簡單的講一遍,而穿越者們編的內容可是相當的詳細,將每一處可能的破綻都考慮進去,就是為了能夠編得自圓其,穿越者們甚致還計劃,編寫一本史書,把這一番謊話徹底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