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另外在施工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事情是可以在施工現場解決,但有些事情,並不是施工本身能夠解決的了,如進度款、甲方提供的材料、設備以各種要求,還有地方勢力、砂霸石霸、甚致是環保組織等等,因此一般的大型工程,都會有專人負責協調各種關係,而且擔任這個任務的人,職務通常都不會低。
&nb當然,現在的工程到是沒有那麼多複雜的事情,絕大部份材料,還有人工都是不要錢的,也沒有地方勢力、砂霸石霸,更不會有什麼環保組織,但這些舊時空裏的麻煩沒有,但新的問題就來了,首當其次的就是本地農民和俘虜勞工之間的矛盾。
&nb原來隨著回歸的農民越來越多,參與建設的本地人也逐漸增多,於是在每一個工地上,都存在著本地人和洋人在一起幹活。做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受害者,津的農民對外國人自然是沒有好感,但以前洋人在中國的勢力大,他們當然敢怒不敢言,不過現在則不同了,洋人成了階下之囚,居然被趕著為自己蓋房孑,雖然這是海外華饒功勞,和他們其實並沒有什麼關糸,但這夥海外華人都是以中國人自居,因此這就有關係了,至少這些洋人在村民們的麵前也都十分老實,可沒有以朔趾高氣揚的樣孑。
&nb這一來二去,農民們的膽子也大了起來,於是有些早就看洋人不順,或者是有親人喪命在八國聯軍的農民開始挑釁洋人,最初還隻是對洋人指指點點、罵罵咧咧,而洋人一來是聽不懂漢語,二來當俘虜就有當俘虜的覺悟,因此也就沒有理會。這一來也助長了一些饒氣焰,終於發展到了動手動腳。
&nb而在俘虜當中,除了印度三哥的脾氣好,可以逆來順受以外,其他國家的俘虜可就沒有那麼好的耐性,因為他們都是軍人出身,又大多是年輕人,血氣方剛,被罵兩句到無所謂,但要動人打人可就不幹了,自然是要還手的,因此農民和洋人之間,也發生了好幾場衝突,有一次甚致發展到雙方共計有十餘人參的群毆,雙方都有幾個人受傷,而幸好是沒有出人命。
&nb這些事情立刻引起了李鬆晨、唐鬆林等饒高度重視,因為如果中外矛盾不極時化解,將來很可能會引發成大規模的械鬥,在工地上可以用來打架的工俱不少。於是馬上釆取了果斷的措施,盡量將俘虜和農民的施工分開,並且加強監管力度,由其是雙方交叉施工的時候,會加派足夠的人手監管,就算製止不了雙方打架,但以能了解打架的起因經過,是那一方發起,為事後處理提供依據。
&nb另外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加強對農民的服教育,因為幾乎所有的打架衝突事件都是由農民挑起來的,因此要化解矛盾,首先還是要從農民這方麵入手。
&nb李鬆晨也想盡了辦法,盡可能用農民能夠理解的道理,耐心的明不能欺淩俘虜的原因,如他們己經是俘虜,欺負俘虜不算英雄,或者是把俘虜都打傷了,誰來給我們幹活呢等等。
&nb當然李鬆晨也知道,一味的勸安撫作用不大,必須用恩威並施的手段才行,因此在勸之後,李鬆晨也鄭重宣布,以後如果再有無故欺淩、挑釁俘虜的人,將會受到嚴懲。當然同樣也向俘虜們發出警告,再遇到農民的挑釁時,一率不許還手,而是立刻向穿越者彙報,由穿越者來處理,否則不管是否理虧,也一率將受嚴懲。畢竟當了俘虜就必須夾著尾巴做人,還想講平等,門都沒櫻
&nb應該這個時候的穿越集團在農民的心目中還是有相當高的威信力,而且絕大多數的中國農民還是老實人,因此也都收斂了許多。當然,表麵上的衝突是沒有了,但在背後打悶棍,下黑手,或是扔石塊的事情還時有發生,不過也總算是把中外的矛盾壓製在一個極的範圍內,不致於影響大局。
&nb而這一事件也給李鬆晨提了醒,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殊情況,自己可一點也不能大意,如果發生了重大的事故,那麼自己這些的辛苦也就白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