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楊村是從津到北京之間的一個繁華的商業城鎮,從津通往北京的火車在這裏還設有一站,在8日6日,八國聯軍曾在楊村和清軍展開戰鬥,清廷的直隸總督裕祿在這一戰之後自殺身亡。
&nb八國聯軍的司令部就設在楊村的火車站,因為淸軍曾以火車站為核心修建了完善的防禦工事,現在正好為聯軍所用。
&nb這時北京的八國聯軍總兵力約為人,這次複奪津,出動了人,分別是日軍8500人,司令官山口素臣中將;俄軍6600人,司令官林涅維奇中將;英軍2000人,司令官蓋斯裏少將;美軍1500人。司令官沙飛上校,法軍1500人。司令官弗雷少將。而意大利、徳國、奧匈帝國在北京的兵力都不多,加起來也隻有500多人,因此無關緊要。而留守北京的5000士兵全部都是日軍。
&nb這時先期到達楊村的八國聯軍共有人,分別是俄、英、美、日四軍的軍隊,其中日軍隻有3000餘人。不過在隨後進行的軍事會議上,四國的指揮官為下一步的軍事行動產生了嚴重的分歧。而分歧的一方是俄國,另一方是英、美、日三國。
&nb現在八國聯軍還不知道德國艦隊遭遇慘敗,而且北京和津之間可以用電報各通消息,八國聯軍知道這夥海外華饒陸軍並不多,估計在1500人左右,這時正在津招兵,以補充自己的兵力不足,雖然日本的津領事伊集院彥吉來到北京,帶來了福島安正關於這夥海外華饒戰鬥力評估,雖然這夥海外華饒兵力不多,但都是訓練有素,而且武器先進,火力極強。但這也並沒有引起各國的司令官注意,畢竟雙方的兵力差距太大,再先進的武器,也無法彌補人數上的差距。
&nb在出兵的時候,各國的司令官對這一戰充滿了信心。而要考慮的事情是在戰爭結束之後為自己爭取到更多更大的利益,那麼那一國的軍隊在戰爭中取得的戰果最大,那麼戰爭結束以後的發言權也就越大,獲得的戰利品自然也就更多了。
&nb不過英美日三國主張穩紮穩打,先在楊村修築工事,以防禦為主,不急於向津城發動進攻,最好是等德國艦隊擊敗了海外華饒海軍,登岸成功之後,再進攻也不遲。而俄國卻主張立刻向津發動進攻,盡快攻下津城,並且收複失地。
&nb因為英、美、日三國己經準備好了足夠的後手,英日兩國己組成了聯合艦隊,因此那怕是徳國艦隊上岸了,也有足夠的海陸軍實力和徳軍相抗衡,而且英、美也並不打算獨吞中國的利益,隻要保持現狀就可以了,自然就沒有必須冒險強攻了,而日本的響影力有限,隻能唯英國馬首是瞻,英國怎麼辦就怎麼辦。
&nb而俄國卻知道,自己在遠東地區的兵力有限,雖然也組織了增援軍隊,但與德軍、英日聯軍相比,還是要差不少,由其是在海軍方麵,現在俄國隻能夠出動一艘戰列艦、一艘大型裝甲巡洋艦,這就與徳國艦隊,英日艦隊差得太遠了。
&nb本來在八國聯軍中,俄國就是最孤立的一方,英、美、日三國己經串通一氣,而徳國也還有奧匈帝國和意大利這兩個盟友弟,自己到是還有一個盟友法國,不過在中國的問題上,法國也站在英、美、日一邊,處處和自己唱反調,現在俄國在八國聯軍中還有相當的份量,是因為俄軍的兵力僅次於日本,自然就有足夠的發言權,但等到各國的增援軍隊到了以後,俄國也就徹底失去兵力上的優勢,將來的發言權就更低了。
&nb另外這夥海外華人占領了津之後,把其他各國的領事館都保留下來,唯獨關閉了俄國領事館,並驅逐俄國領事人員,俄國缺然不會檢討俄國領事的愚蠢行為,而是認為這夥海外華人是有意在羞辱俄國,冒犯了俄國的國家尊嚴,現在俄國要和津方麵通信,還要通過法國領事館才行,讓俄國在盟友麵前大丟麵子。
&nb戰鬥民族自然是有仇必報的,因此從北京出兵的時候,俄軍就打算這次要好好的教訓一下這夥黃皮猴孑,讓他們知道戰鬥民族可不是好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