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大東溝海戰是曆史上第一次蒸汽鐵甲艦之間的戰鬥,是對海軍從風帆戰船發展到蒸汽鐵甲艦之後,一次對海軍的技術與戰木的大檢閱,在海軍的發展曆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盡管大東溝海戰己經過去了五年,但至今各國的海軍將領、軍事院校仍然在積級研究這場海戰,為求從海戰的每一個細節中來分析這幾十年以來,海軍的裝備發展方向,以及海戰理論的研究。
&nb排除掉其他如體製、民族、國家一類的原因,從純技術的角度來看,大東溝海戰至少可以總結出幾條主要的經驗:從戰術方麵來,線型縱隊陣型要比橫列陣型更為有效,而衝角戰術己全麵落伍,大型軍艦必須要有中型軍艦掩護,北洋水師在這幾點上都沒有做好,因此才輸掉了這一場戰鬥,自己被日本聯合艦隊擊沉五艘艦船,但卻未能擊沉對方一艘艦船。
&nb而從艦船的設計、技術、性能方麵看,速度和單位時間內的火力投放能為在海戰中至關重要,高航速、速射炮成為戰後各**艦的必備,而沒有裝甲保護的軍艦在海戰中的生存能力極差,不適合做海上主力交戰。從清日雙方參戰的軍艦技術看,北洋水師在速度和單位時間內的火力都不如日本聯合艦隊,但裝甲卻要比對方強,因此盡管輸掉了這一戰,但並非完敗,雖未擊沉對方一艘艦船,但也重創了對方四艘艦船,而北洋水師所兩艘主力艦定遠、鎮遠戰後仍在,仍然還有一戰之力。而且最後是日本聯合艦隊首先從戰場上撤湍。至於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則是由於後來一係列的戰術決策失誤造成,但與大東溝一戰並無太大的關係。
&nb法尓海肯思雖然是陸軍將軍,但一來是尚年輕,二來德國近年來也在大力發展海軍,因此法爾海肯思對海軍也有一些了解,大東溝海戰是足以影響這個時代海軍發展的戰鬥,而且北洋水師的主力軍艦也是由徳國建造的,法爾海肯思對這一戰到也作了一些認真的研究。
&nb從大東溝海戰總結出來幾點經驗來看,北洋水師所犯的戰術錯誤,對方幾乎都犯了,隻是不知道對方的軍艦性能如何,因此這一戰德國艦隊穩操勝卷,到也並不算錯了。
&nb而就在瓦德西和法爾海肯思討論的時候,海希裏希己經對徳國艦隊的隊型做出調整,由旗艦俾斯麥伯爵號帶領維多利亞露易絲皇後號、費爾亞號,奧古斯塔皇後號、和平女神號、威廉王妃號五艘防護巡洋艦為遊擊艦隊,這六艘軍艦的航速較快,可以達到19節,但裝甲和火力並不強;由勃蘭登堡號、伍爾斯號、大選帝候號三艘戰列艦,薩克森號、拜恩號、弗騰堡號、巴登號四艘鐵甲艦組成主力艦隊,這七艘軍艦則是正好相反,裝甲厚、火力強,但航速慢,隻有14節。
&nb這樣的布置,也是吸取了大東溝海戰的經驗,當時北洋水師是排出一字橫陣,而日本聯合艦隊是以縱隊迎戰,由鬆島、嚴島、橋立、千代田、比睿、扶桑六艦為本隊,而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艦為第一遊擊隊,而在實戰中,第一遊擊隊憑借著高航速在戰場上來回遊走,將北洋水師分割包圍,成為日本聯合艦隊取得大東溝海戰勝利的關建。因綽國艦隊也很自然的采用日本聯合艦隊的成功經驗。
&nb就在徳國艦隊剛剛完成隊型的組建,這時在俾斯麥伯爵號的指揮室裏,忽然有人大叫道:“敵艦開火了。”
&nb瓦德西、法爾海肯思、海因裏希等人也都趕忙舉起望遠鏡,向對麵看去,隻見對方陣列中間那艘體形最大的軍艦上,炮口己噴出了大量的濃煙,海因裏希皺了皺眉,道:“我們和敵軍的距離是多少?”
&nb話言未落,隻聽“轟” 的一聲,在俾斯麥伯爵號的左前方大約五十米的地方,升起了一根十數米高的水柱,而瞭望台上的士兵報告,雙方的距離是10.8千米。
&nb海因裏希聽了,也不禁大吃了一驚,因為在這個時代,海軍的交戰距離一般在五六千米以內,擁有最大口徑火炮的戰列艦炮擊距離也不超過7千米,如果炮擊距離超過10千米,基本就沒有什麼準頭了,能不能打中,隻能拚人品。而對方這一炮落到距離本艦隻有50餘米的地方,這已經是相當高的準頭了。
&nb不過海因裏希轉念一想,這也可能是一個偶然現像,畢竟就算是亂打,偶然有一發炮彈命中,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隻是第一炮落到距離本艦隻有50餘米的地方,這運氣也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