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這時身邊的從壤:“中堂,中堂。”
&nb李鴻章這才從沉思中醒覺過來,發現自己竟然被迎接自己的徳國儀仗護衛軍隊落後了十餘米的距離,這時正停下來等候李鴻章。
&nb因此李鴻章趕忙搶行了幾步,追上諒軍儀仗隊,又走出了數百米,越過了四艘薩克森級鐵甲艦,來到徳國艦隊的旗艦俾斯麥伯爵號裝甲巡洋艦前,而在俾斯麥伯爵號裝甲巡洋艦的左右,是三艘勃蘭登堡級戰列艦。這四艘戰艦,均有比薩克森級鐵甲艦更為龐大雄壯的艦體,更為粗大的火炮,自然也要比薩克森級鐵甲艦更俱有威攝力。而這時這艘代表著目前德國最高造艦技術的巨大軍艦的側舷上,己放下了舷梯,一直通到海岸上。
&nb李鴻章見了,也不禁歎了一口氣,發現自己剛才想的那些都是沒有用的,因為就算清廷打贏了甲午一戰又能如何,這樣一支德國艦隊,根本不是北洋水師所能匹敵的,除非是在甲午戰爭以後,繼續購買更為強大的軍艦,以增強北洋水師的實力,就像現在的日本一樣。
&nb不過李鴻章知道,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實,因為就算是自己真的打贏了甲午戰爭,自己的政治生涯恐怕也己經到頭了。“功高震主” 這四個字,無論是在那一個朝代,都是為人臣的大忌,因此如果自已打贏了甲午戰爭,就決不可能再有和朝廷和諧相處的機會了,除非是自己像老師曾國藩那樣,老老實實的交出軍權,否則就隻有造反這一條路了,朝廷更不會讓自己購買新艦,擴大北洋水師。
&nb想到這裏,李鴻章忽然發現,這是一個無解的難題,甲午一戰無論是贏是輸,結局竟然都是一樣的。
&nb就在這時,隻見一名徳**隊邁著標準的步伐,來到李鴻章麵前,行了一個軍禮,道:“中堂閣下,瓦德西元帥正在軍艦上等候中堂,請中堂閣下隨我上艦。”
&nb李鴻章點零頭,跟隨著這名軍官一起,從舷梯上登上了俾斯麥伯爵號裝甲巡洋艦。
&nb這時德國艦隊的司令官瓦徳西元帥,和副司令法爾肯海思少將、軍需長格爾少將及參謀長施瓦茲霍夫少將等德軍的主要軍官,都已俾斯麥伯爵號裝甲巡洋艦的甲板上迎接李鴻章到來。
&nb見李鴻章登上甲板,瓦徳西上前幾步,道:“中堂閣下,歡迎您來到俾斯麥伯爵號裝甲巡洋艦。”
&nb李鴻章在訪德期間,曾和瓦德西有過一麵之識,雖然當時兩人隻是泛泛一見,並無深交,不過這時到是成為拉近兩人關係的一個很好的借口,因此李鴻章也上前二步,道:“元帥閣下,當年一別,己有四餘年,今日一見,元帥的風采仍然依舊啊,貴國的皇帝陛下可好。”
&nb瓦德西點零頭,道:“皇帝陛下也一直掛念中堂閣下,這次也專門托我向中堂閣下問好。”
&nb這句話頗有些譏諷的意思,因為瓦徳西帶領德國艦隊來中國可不是訪問,而是打仗來的,好在是李鴻章也是見慣了場麵的人,打了個哈哈,道:“原來貴國的皇帝陛下還記得我這個老頭孑啊。”
&nb瓦德西道:“中堂閣下,我們還是到船艙裏談吧。”
&nb李鴻章點零頭,道:“好。”
&nb於是眾人來到俾斯麥伯爵號裝甲巡洋艦的會客室裏,分賓主落座、待衛兵送上來咖啡,瓦德西喝了一口咖啡,才道:“李中堂,我也不瞞你,我們這次到中國來,就是為了平定義和團之亂,解救我國的北方僑民。不過現在北方的局麵您想必己經清楚,有一批自稱是海外華饒軍隊介入了這場戰爭,也將是我們的主要對手。我們也知道,貴國東南的地方大員和我們己經達成了東南互保協議,中堂閣下就是主要的促成者之一,因此我們想知道,這支軍隊和參加東南互保的官員們有什麼關係嗎?”
&nb李鴻章沉默了一會兒,才道:“元帥閣下,我可以向你保證,這夥海外華人和參加東南互保的官員們絕對沒有任何關係。”
&nb瓦徳西道:“那麼中堂大人是否知道這批海外華饒來曆呢?是否和貴國的朝廷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