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無畏號戰列艦(2 / 2)

出於穩重起見,威廉二世招見提爾皮茨,二人商議之後決定,原定德意誌級戰列艦將由建造4艘,減少為2艘,而原計劃後兩艘波美拉尼亞號、西裏西亞號則改用布倫瑞克級戰列艦的設計概念,用兩級主炮的搭配方式,定為波美拉尼亞級,因為這是英國己經認可的戰列艦設計,國對英國的設計還是相當認可的,這樣等這兩型軍艦均建造好之後,進行一次性能對比,再確定以後的戰列艦設計方向。

雖然波美拉尼亞級戰列艦比德意誌級戰列艦晚了差不多10個月才開工建造,但由於德意誌級戰列艦上應用的新技術較多,而且德國還要分出一部精力來建造華東**定製的幹將級戰列艦,因此建造的速度較慢,不僅被波美拉尼亞級戰列艦趕上來,而且連英國後開工的無畏號戰列艦也超過了它的進度。同時仍然還有不少人對德意誌級戰列艦冷嘲熱諷,認為建造這一型軍艦完全是浪費時間和資源,這也影響諒意誌級戰列艦的建造。

而就在這時,華東**取得了台灣海峽之戰的勝利,全殲了遠征軍艦隊,令國大為震驚,雖然少數極賭種族優越論者大呼“這不科學,劣等民族怎麼可能打敗優等民族”呢?但威廉二世畢竟還是一個講求務實的君主,立刻想到了與華東**結盟,來遏製俄國,自然就放棄了種族優越論的基調。而對德意誌級戰列艦也不再阻擾。

但無畏號戰列艦的下水再次證明了華東**的戰列艦設計能力,因為無畏號戰列艦所做的技術革新,都是華東**先一步提出過,並且在華東**定製的幹將級戰列艦得以體現;而且這時台灣海峽之戰和納土納群島海戰的一些戰爭細節也被披露,幹將級戰列艦在這兩場海戰中均有出色的表現,戰鬥力明顯勝過同等級別的戰列艦,也證實英國所宣傳的一艘無畏艦可以抵得過兩艘老式戰列艦不算誇大。

隻到這時,在德國才沒有人再對德意誌級戰列艦三道四,不過臨時增加的兩艘波美拉尼亞級戰列艦這時己完成了艦體建造,並快要下水,再改回來己是不可能,而威廉二世隻能下令,一切資源向德意誌級戰列艦傾斜,盡快完成這兩艘戰列艦的建造,同時也批準再開工建造兩艘德意誌級戰列艦,最終仍然完成4艘同型戰艦的建造。

當然,這也引發了一個日後軍事愛好者,由其是戰列艦的愛好者、研究者們一個長時期撕逼的話題,就是幹將級戰列艦到底算不算無畏艦,而他和無畏號戰列艦到是誰才是第一艘無畏艦。

支持無畏號戰列艦才是第一艘無畏艦的人認為,幹將級戰列艦不能算無畏艦的理由為:首先是噸位太,隻有噸,而無畏號戰列艦的噸位達到噸;其次是無畏艦的三要素,全重火力、統一火控、蒸汽輪機,幹將級戰列艦隻滿足了兩條,動力仍然是往複式蒸汽機,自然不能算無畏艦;再次是無畏號戰列艦服役之後,各國建造的戰列艦也均被稱為無畏艦,而不是幹將艦,就明各國都認同無畏號戰列艦才是第一艘無畏艦。

而支持幹將級戰列艦的人則認為,以噸位來劃分無畏艦不妥,因為沒有規定無畏艦的噸位必須要達到多少噸以上才算,而且後來各國建造的無畏艦也有於噸的,但統統也都算是無畏艦;無畏艦的三要素也是同樣的道理,並不是一定要全部具備這三要素,才能稱為無畏艦,重點是全重火力、統一火控,用沒用蒸汽輪機,並不是無畏艦的絕對條件,其他無畏艦也有使用往複式蒸汽機的,而且幹將級戰列艦雖然沒有使用蒸汽輪機,但航速也超過了20節,與同時代戰列艦的18節相比,有明顯的優勢,並在納土納群島海戰中表現出遠超過同時代戰列艦的戰鬥力;至於各國均以無畏艦來命名建造的戰列艦,這是由於英國的影響力大的緣故,幹將級戰列艦的設計理念和無畏號戰列艦完全相同,但設計、建造、服役、參戰均要早於無畏號戰列艦,因此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艘無畏艦。

當然也有一些人是和稀泥的,認為幹將級戰列艦雖然和無畏號戰列艦的設計理念完全相同,在建造、服役時間上也確實比無畏號戰列艦早,但畢競不是一型成熟的軍艦,而且帶有很明顯的試驗性質,因此被稱為準無畏艦,或者是型無畏艦要更合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