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收到了伊藤博文的電報之後,也立刻展開了協商,雖然有少數人叫囂立刻終止和華東**的談判,死戰到底,但桂太郎、山縣友朋等**首腦人員的頭腦還是清醒的,知道日本根本打不起,而且能夠談成這樣也不容易,絕不能讓這次談判破裂。同時也祭出了皇這麵大鍋,和華東**談判是皇的決議,誰敢置疑皇的決定?
當然也有幾個腦袋裏全是漿糊的日本中下級軍官組織起來,跑到皇宮前去向皇請願,要求皇收回成命,結果被日本**以對皇不敬的罪名,將這幾名軍官治罪,這才壓製住了終止談判的聲音。
而針對現在談判的僵持點,日本**經過了認真分析之後認為,想讓華東**免費放人基本是不可能的,而支付贖俘費也不現實,雖然賠款的費用在日本**的接受範圍內,但也是一筆巨額資金,當然是最好不要有增加,因此日本幾乎是不可能從華東**手裏把人要回來,隻能放棄要回俘虜,換取華東**取消要求日本認錯道歉的條件。
不過寺內正毅認為,戰場勞役人員,被虜掠的人口都可以放棄,但應該將俘虜的軍人贖回來。因為這批軍人都是受過嚴格係統訓練,並有實戰經驗的老兵,還不少中下級軍官,甚致可能還有部份師旅級的軍官,這些都是目前日本軍隊中最缺少的素質,而且贖回這批軍人,還可以提振軍隊的士氣。而從經濟上,如果要將全部人員都贖回來,日本當然負擔不起,但如果隻將俘虜的軍人贖回來,則還是承受得起,畢竟被俘虜的軍人並不多,隻有不到7萬人,也加不了多少錢。因此理應將這批軍人贖回來。
桂太郎也是陸軍出身,因此對寺內正毅的這個提議到是十分支持,山縣有朋就更不用,有這兩位大佬支持,自然就順利在內閣中通過了。
收到了國內的指示之後,伊藤博文也沒有異議,畢竟他也知道,這批日軍確實是日本正需要的,國內的日軍實在是太缺經驗了,因此也按照國內的指示,向秦錚提出了新的方案。
而華東**經過協商之後,認為這個提議可以接受,因為是這批日軍俘虜確實不是很好管,絕大部份都是老兵,被什厶“為皇盡忠,七生報國” 之類的關食洗腦很嚴重,也不怕死,幾乎每隔幾總有人鬧事,甚致攻擊管理人員,為止己經槍斃了百餘人,受罰的多達1500餘人,但還是禁不住,而又不能將這些俘虜全殺了,幹脆放回去,還可以多換點錢回來。
雖然有齲心,把這批日兵放了,會不會是放虎歸山,但夏博海、秦錚都認為這種擔心沒有必要,畢竟隻有不到7萬人,改變不了大局,何況這一戰之後,日本不僅損失慘重,還欠了一屁股的債,至少在10年內沒有再發動戰爭的能力,而10年之後,華東**也不會是現在這個局麵。
於是秦錚又和伊藤博文展開了會談,又經過了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最終日本支付的賠款增加到85億日元,約合9000萬英鎊,換取華東**釋放俘虜的日軍士兵,並取消草本中的第一條。
同時日本也同意,在鴨綠江東岸30公裏內,不建立任合軍事設施,做為雙方的緩衝區,另外還允許華東**在鴨綠江上建橋,做為華東**讓步的交換。這樣一來華東**在鴨綠江一線的防禦壓力也能大大降底,而且以後進攻朝鮮半島,也要容易得多。
而日本則承諾在3-6個月內,將賠款支付完全,雖然英法美德都願意為日本提供貸款,但這麼一筆巨款的信貸手續,也不是在短期內能夠完成,由其是這裏麵還涉及到貸款的利息、低押等一係列問題的談牛
不過在日本全部支付賠款之前,華東**將仍然占據著京都、神戶、大阪三地,但華東**也同意先從能登半島撤軍,以表示誠意。其實這個時候在能登半島上己經沒有多少油水可撈了,而京都、神戶、大阪則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崛,當然,華東**也同意,隨著日本分期支付賠款,也可以逐一退出京都、神戶、大阪,但日軍俘虜則必須等到日本將賠款全部支付完之後才能釋放。
於是經過了15的談判,華東**和日本終於達成了一致的協議,於是正式簽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