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羅嶽立刻抓住這個戰機,集中兩個師加2萬俄籍雇傭軍,由自己親自統領,從能登半島南進,首先沿海岸在艦隊的掩護下行進,到了敦賀市,轉而橫穿本州島,又沿著日本最大的湖泊,琵琶湖的西岸行進,直取京都。
由於這時日本的正規軍隊大部份都集中在東京地區,人民軍又早就勘測好晾路,結果這一路行軍都十分順利,一路上幾乎沒有遇到什麼阻礙,整個行軍時間為9,行程220公裏。
京都在日本算是一個內陸城市,因此日本在京都並沒有布置正規軍隊駐守,隻有少量的地方駐防軍,以及警察,守備十分空虛,人民軍的先頭部隊一到,就十分輕鬆的擊敗了京都的地方駐防軍,幾乎可以算是兵不血刃,就進駐京都城,而等羅嶽率領大隊人馬到達京都時,人民軍己經基本控製了京都的城區和部份郊區。
進入京都之後,羅嶽也不禁感概萬千,雖然登陸日本己有近4個月的時間了,但這確是人民軍首次攻占日本的大型城市,而且京都作為日本的千年古都,整個城市基本還是保持著古城的格局,不僅古跡眾多,就連普通民居也都全是日本古代建築式樣。
在舊時空裏,羅嶽雖然到過日本,但並沒到過京都,而盡管在本時空裏,羅嶽已見過不少中國的古城,但日本古城卻還是第一次見到,和中國的古城相比,京都自有另一種古籍風韻。其實1864年,當時日本幕府軍隊和倒幕勢力在京都市內發生激烈戰鬥,這就是日本倒幕曆史中著名的禁門之變,而京都市內大片街區在戰爭中被焚毀,在戰後統計,共約3萬戶民宅。現在羅嶽看到的京都城區的建築,多為幕末之後修建的建築物,不過建築樣式仍然是日本古代建築樣式,而且大部份古跡建築都保存下來,因此京都的城市景觀仍然有可看之處。
不過羅嶽現在可沒有心情遊曆京都,畢竟京都隻是腰帶計劃的第一個目標,隻有拿下了大阪、神戶這兩個城市,整個計劃才算是徹底成功,而且大阪、神戶都是沿海城市,也是日本重要的港口之一,因此日本在這個地區布置了新建的55師團駐守,即使是在東京的局勢危急時,也沒有抽調這個55師團。
當然,55師團的駐守範圍也不僅僅是大阪、神戶,而是整個大阪灣的沿岸地區,其中大阪和神戶是重點駐防的城市,日軍在這兩個城市各駐守了一個聯隊,另兩個聯隊則分別駐守其他地區。不過人民軍要攻占大阪、神戶,並不像攻占京都那麼容易。
攻占了京都之後,有人向羅嶽建議,立刻進軍,趁著大阪、神戶的守備兵力尚未集結,陣地沒有布置好之前,攻占這兩座城市,但被羅嶽拒絕,反而下令在京都休息三,然後進攻大阪、神戶。
原來羅嶽考慮的是,日本軍隊大部份都己集中到東京地區,就算這時知道,再調兵趕過來增援,至少也是10以後的事了,因此人民軍還有足夠的時間;而大阪地區隻有一個師團,周邊地區也沒有多少兵力,就算是集結又能有多少軍隊,再考慮到現在日軍的戰鬥力,實際也不可能給人民軍造成多少麻煩,而且讓日本將軍隊都集中起來,人民軍也好一次殲滅,否則日軍化整為零,和人民軍打遊擊戰,反到是更難對付;最後人民軍從能登半島趕到京都,連續行軍9,雖然不是人困馬乏,但體力也確實消耗了大半,不如讓軍隊休息幾,恢複體力,養足精神,然後出擊,一舉拿下大阪、神戶。
果然,3之後,人民軍恢複了疲勞,於是羅嶽下令,從兩個師各抽調兩個團,加上1萬俄籍雇傭兵,同時向神戶、大阪發動進攻,而留下的2個團則在京都進行劫掠,並且羅嶽還專門下令,盡可能不要破壞京都的古跡建築,能夠拿走的文物,盡可能拿走,但一定要做管好,而粗大笨拙,難以搬拿的文件,則仍然留下,不要損壞。
作為日本的千年古都,京都留下的古跡建築和文物不僅是日本,也是世界範圍內的寶貴遺產,羅嶽並不是一個喜歡破壞的人,對於所有曆史的遺跡,都保持著相當的尊敬,因此能夠不破壞,當然還是盡力不要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