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明治皇才似不經意的稱,鑒於現在東京的局勢危急,皇室成員是否應撤離東京,暫時避其鋒芒,否則萬一人民軍攻入東京,存皇室成員受辱,將是日本永遠的汙點。
桂太郎、伊藤博文、山縣友朋都是人精,那還不明白皇的真實用意,其實就是對目前的戰局沒有信心,害怕東京被人民軍攻破,因此想逃離東京。不過三人也都十分清楚,一但皇撤離東京,那麼東京的軍心士氣將會立刻全盤崩漬,這一仗也就不用打了,無論如何也必須服皇留下來。
於是三人立刻向皇陳明厲害,在這個時候是決不能撤離東京的,否則日軍必敗,日本也將亡國滅種,並且又再三向皇保證,隻要皇不離開東京,那麼日本軍隊將絕對會守住東京,誓死保衛室,決不會讓皇室受辱。
明治皇也知道,如果這三個人不同意,自己也不可能離開東京,沒有政治實權是自己最致命的弱點,因此也隻能免強同意留在東京,並且發表了詔書提振士氣。
雖然皇下詔之後,東京的局勢暫時安定下來,民心士氣也有一定的提升,但山縣有朋清楚,隻靠士氣是不能守住東京,何況這種士氣能夠維持多久都很難,因此還必須對東京的防禦進行重新布置。
山縣有朋和寺內正毅協商之後,下令37師團的殘部在土浦就地布置陣地駐守,任務是延緩人民軍的進軍速度,而準備在駐離東京約30公裏的守穀擋住人民軍的進攻,駐守守穀的是負責東京內線防禦的42師團,同時又調守工東京西麵外圍的40師團增援,確保有2個師團守衛守穀。因為守穀是東京的北麵門戶,一但守穀再失守,東京也就門戶大開了。又調39師團從西北麵威脅人民軍的側翼。而且為了讓士兵死守陣地,山縣有朋又下令成立督戰隊,從陣地後湍士兵,可以就地擊保
布置雖然安排下去,但山縣有朋和寺內正毅心裏也沒有底,因為軍隊的布防是需要時間的。不過人民軍攻占了石岡之後,並沒有立刻進攻土浦,而且沿海岸線進攻,占了水戶北部的那珂和南部的茨城町,這也是為了保護登陸的地點,不過這樣一來,給日軍贏得了3的時間,不僅讓日本布置好了軍隊,而且還有一個師團趕到了東京,成為第一支援助東京的軍隊,盡管隻有一個師團,但對東京軍民的士氣提升是有很大的效果。
而就在這時,人民軍向土浦發動了進攻。而山縣有朋考慮到,土浦本來就不是日軍計劃駐守的位置,隻是為了爭取時間,而現在日軍的守穀防線己經得到了加強,因此守不守土浦已經意義不大了,而且駐守土浦的37師團是目前本土日軍中的精銳部隊,如果在守衛土浦的戰鬥中損失較大,就不劃算了,因此山縣有朋最終決定,放棄土浦,將37師團撤回到守穀駐守。
隨後人民軍集中了大約25萬軍隊,向守穀發動了進攻。
這一次進攻,日軍表現得比石岡要頑強得多了,在人民軍強大的炮火轟擊下,仍然死死的守在陣地上,在人民軍發動衝鋒之後,日軍更是前赴後繼,一批一批的填補進來,倒下一片又上來一片,幾乎是用血肉之軀堵住人民軍的進攻。結果在第一的戰鬥中,日軍傷亡了5000餘人,但卻守住了陣地。
而在第二,人民軍的攻勢更猛,火力更強,日軍漸漸的有些抵擋不住了,於是有些部隊被迫從陣地中撤退下來,山縣有朋設立的督戰隊毫不手軟,當場槍斃了百餘名軍官士兵,也極大的震攝住了日軍。眼見撤退無望,日軍隻能在陣地中死守不退,有的陣地整支中隊,甚致大隊的士兵都戰死在陣地上。
於是又經過了一的激戰,雖然日軍失去了幾個局部的陣地,但在總體還是穩住了防線。
第三,人民軍似乎耗盡了銳氣,進攻的強度也遠遠低於前兩,而且草草就收兵撤退。
第四,人民軍並沒有再發動進攻,原來是從東北趕來增援東京的第45師團威脅到水戶,因此人民軍也被迫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