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資金上的收益僅僅隻是一部份,關建是通過與和英國、法國、荷蘭簽定條約,徹底鞏固了華東的戰利成果,也宣告在東亞、東南亞地區的範圍內,華東己是一枝獨秀,沒有對手,同時華東也可以集中精力,全力的應對日本、俄國,繼緩擴大自己的戰果。
而協約簽定之後,英法荷三國的內閣都相繼宣布辭職,三國都將麵臨重新選舉的局麵。另一個重磅的人事變動就是英國海軍大臣費舍爾也宣布辭職。
消息傳到華東後,夏博海等人也唏籲不已,不得不這個時代的政治家的責任心要比舊時空裏的政客們要強得多,自己的責任至少是要全部做完收尾之後才辭職,而不把包袱甩給下一任。由其讓夏博海、肖建軍意外的是費舍爾居然也辭職了。
遠征軍艦隊是以英國海軍為主力的,而遠征軍艦隊的失利,英國海軍自然也是難辭其咎,由其是這是近200年以來,英國海軍最慘痛的失敗,更是引發了英國民眾的無限怒火,因此僅僅是內閣的辭職並不足以平息民眾的憤怒,而身為海軍大臣的費舍爾,自然隻能選擇辭職,來緩和英國民眾對海軍的指責。盡管嚴格來,遠征軍艦隊的失利其實和費舍爾的關係並不大。
不過夏博海、肖建軍都知道,在舊時空的曆史中,費舍爾在這個時代的作用要比英國首相重要得多。雖然這時的英國海軍依然遙遙領先,但以德國、美國為代表的新興力量正在崛起,並且不斷的拉近與英國的距離,由其是英國海軍執行的“兩強標準”,己經快要維持不下去了。
而正是費舍爾主導的英國海軍的改革,才使得英國海軍得以繼續保持對其他國家的領先優勢,並將這種優勢一直帶到了一戰時期,並確保了英國海軍在一戰中,始終全麵壓製著德國海軍,不僅保障了自己海上運輸線的安全,同時將德國牢牢封鎖在大陸上,最終硬是在消耗戰中將德國耗敗,因此也可以在協約國的勝利中,英國海軍可以是居功至偉的,而英國海軍在一戰中的功績,又要歸功於費舍爾在一戰前的約10年左右的時間內,對英國海軍所做的改革。而現在費舍爾居然也因為遠征軍艦隊的失利而被迫辭職,那麼英國海軍的改革是否還會繼續進行下去,確保在一戰中的領先優勢,甚致經過了遠東戰爭之後,一戰還會不會發生,都不得而知。
當然這些不是華東『操』心的了,畢竟現在日本、俄國還沒有妥協,遠東戰爭還沒有完全結束,雖然沒有了英法荷三國,但現在華東仍然不輕鬆,畢竟占據華東大量資源的,還是日本、俄國,現在日本牽製著華東大約9萬陸軍及海軍陸戰隊,和部份海軍;而華東在東北地區仍然駐留著3個半軍,占華東總兵力的7成左右,而且日本、俄國又是以頑固而著稱,要迫使他們屈服,也並不容易。因此現在華東仍然麵臨著物資耗盡的臨界點,盡管由於英法荷三國的屈服,華東將這個臨界點大大的延長了一步。
不過英法荷三國雖然都己像華東屈服了,但日本、俄國似乎都並不打算妥協,在華東與英法兩國的談判結束之後,日本、俄國先後發表聲明,宣稱自己絕不會與華東妥協,並將與華東戰鬥到底。
按照華東的計劃,下一個要對付的目標是日本,最後才是俄國,目前來看,這個秩序也沒有改變的必要,因為英法荷三國的屈服,使華東的海軍可以騰出手來,支援其他方向的作戰,而海軍能夠發揮作用的,當然是在對日本的方向。
就在華東與英法兩國談判期間,負責日本戰場的指揮羅嶽發回來一份迫使日本屈服的軍事行動計劃,這是他在日本作戰近3個月,對日本的情況己有了相當的了解,因此才專門針對日本的情先,製定了這樣一份作戰計劃。
而經過軍委的討論研究之後,認為羅嶽提出這個計劃有很大的可瀉性』,一但實施成功,確實有很大的機率會迫使日本屈服,而且現在華東與英法兩國談判己經圓滿結束,因此軍委也正式下令給羅嶽,批準了他的計劃,並著令他實施,同時又派出了裝甲巡洋艦赤兔號、絕影號、防護巡洋艦青州號、沂州號,以及第3驅逐艦分隊,去協助羅嶽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