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出擊的是剛剛到達能登半島的兩個陸軍師,他們是剛登陸日本的領土,是一支生力軍,而且正時鬥誌旺盛的時候,這時人人都攢足了一口氣,想要打一個勝仗,建立戰功。
而日軍的進攻雖然被截斷了,但還是有一部份士兵進攻到距離人民軍陣地300米以內,當然有相當一部份己經倒下了,而剩下的士兵己被人民軍的火力壓製得喘不氣來,突然一下子人民軍的射擊停止,隨後可以看見人民軍的士兵舉著上好了刺刀的步槍,向自己衝了過來,也都不禁喜出望外,而且他們也來不及細想,立刻都上好了刺刀,迎了上去。
在這些日軍士兵看來,麵對敵方的刺刀當然是要比麵對敵饒子彈要好,而且不少日兵對自己的白刃戰能力還是有些信心的,但雙方甫一交手,日軍根本就不是對手,首先是在人數上,日軍處於明顯的劣勢;而白刃戰的能力,日兵也比人民軍戰士差了一大截,畢競人民軍戰士都是經曆過遠東戰場的曆練,見識過血與火,而日兵基本都是新手,雖然不少人都有心拚力死戰,但和老兵拚起刺刀來,還是差距相當明顯,總是有種使不上力的感覺。
當然即然是白刃戰,人民軍也不可能沒有傷亡,何況還有部份日兵是抱定了必死的決心,采用同歸於盡的打法,對上了這樣的日兵,經驗和技術的優勢實在是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不過從總體來看,人民軍的優勢還是相當明顯,僅僅隻用了十幾分鍾的時間,就擊潰了日軍,然後繼續向前衝去;羅嶽又馬下令,讓剩下的兩個海軍陸戰隊師,以及其他俄國雇傭兵團也都出擊,跟隨在兩個突擊師的後麵,接應、掩護。
而這時人民軍的炮火再次延伸,這次將日軍的陣地全部都包括在其中了,因此日軍頓時全軍大亂,畢競在這樣密集的炮擊打擊了,既使是身經百戰的軍隊都不可能保持穩定,何況是日軍的絕大部份都是新兵,那還穩得住,紛紛四散奔逃。
等炮擊過後,人民軍也隨後殺到,盡管突擊的人民軍隻有兩個師,但一來人民軍己是久經戰陣,而且隊伍的陣型整齊,又是初臨大戰銳氣正盛,鬥誌高昂,猛衝猛打,向前突擊,力求將日軍徹底的打散擊潰; 其實在剛才的炮擊,日軍的傷亡到並不算太大,隻是將軍隊的編製徹底打亂,因此根本就不是人民軍的對手,人民軍的兩個師進攻所到之處,日軍根本抵擋不住,隻能紛紛敗逃,而對於被打散、打亂的敵軍,人民軍則都丟下不管,連俘虜都不抓,因為身後還有人民軍的部隊,留給他們就行了。
在人民軍的猛烈進攻之下,日軍很快就全線崩盤,成了一場大潰敗,而人民軍還緊追不放,隨後追擊掩殺,並伺機將日軍分割包圍,殲滅,也有不少日軍的心理徹底崩潰,向人民軍投降。
這場戰鬥持續了一一夜,日軍狂敗近100餘公裏,不僅全部退出能登半島,就連石川、富山兩縣都守不住,人民軍的兵力甚致攻入了歧阜縣,這才全部結束。
最終人民軍統計戰果,這一戰共計殲滅敵軍人,俘虜也達到了人,而人民軍自身僅陣亡715人,受傷1073人。同時還繳獲了大量的步槍、彈藥以及物資,可以是取得了一場輝煌的勝利。而日軍的指揮官石井新六在日軍全麵潰敗的時候,在指揮部裏飲彈自盡身亡,不過參謀、副官們還是帶著他的屍體,一路敗徒歧阜縣,總算是沒有落到人民軍的手裏。
而在這一戰結束之後,日本將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都沒有能力再組織起10個師團級別的兵力進攻能登半島了,因此人民軍可以在日本完全立足,如果沒有英法遠征軍,華東政府隻需要再投入一個軍的兵力,就可以借這一戰的勝利,全麵進攻日本,並且迫使日本全麵投降,從此將置於華東政府的控製之下。
羅嶽雖然得挽惜,但大勢如此,也沒有辦法,隻能以現有的兵力做最好的布置,首先下令,分別派遣一個師,駐守石川、富山兩縣,保持人民軍進出能登半島的出口;又命剩餘的俄國雇傭兵團出擊,以石川、富山兩縣為核心,進行破壞、掠劫;然後又向華東政府報告戰況,並提出立刻發動登陸伊豆半島的作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