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群島海戰(五)(2 / 2)

王海龍忽然拿起話筒,道:“幹將號注意,幹將號注意,保持現在的航向,不要調整,保持現在的航向,不要進行調整。”

幹將號的艦長夏銳辰道:“明白。”

王海龍點零頭,而陳江有些不解道:“老王,你這是準備幹什麼?”

王海龍道:“馬上就知道了。”

這時雙方艦隊的距離在不斷的拉近,很快就進入到10千米以內,經過流整之後,雙方的艦隊基本呈平行狀態,但橫向間的距離還有大約2000米。

王海龍的目光緊盯著顯示雙方距離的數字,就在這個數字減少進9000米的時候,王海龍再次拿起話筒,下令道:“幹將號注意,幹將號注意,右轉90度,右轉90度;填彈,準備射擊,射程8千米。”

夏銳辰立刻道:“明白。”然後在幹將號的指揮室下令:“右轉90度,填彈,準備射擊,射程8千米。”

幹將號的機舵組馬上轉動舵盤,操縱軍艦轉向,而各炮塔、炮位上的士兵也都趕忙將炮彈從彈藥庫中提出,塞進炮膛,又按照射程,裝好***,然後關好炮栓。

“人民軍的海軍現在就開始轉向了,是不是早了一點,了望台,通報距離。” 歐文放下了望遠鏡,頗有些意外的樣子。

時間不長,了望台報告:距離9200米。

歐文也不禁皺起了眉頭,在9000米的距離轉向,搶占“T” 字橫頭,確實是太早了。在這個時代,軍艦的交戰距離在7000米以內,雖然英國海軍在訓練時,也練過8000米、9000米,甚致是米距離的射擊,但在實戰中還是執行7000米**擊的原則。

這到不是火炮的性能不足,在這個時代200毫米以上的艦用主炮都可以確保米以上的有效射程,而戰列艦主炮的有效射程,更是可以達到米,而限製軍艦交戰距離的主要原因,是觀瞄設備,而這個時代的觀瞄設備主要還是光學設備,白了就是玻璃製品,誤差很大,而且在軍艦上隻能靠平視觀瞄,無法在高點觀察炮彈的落點而修正射擊參數,因此交戰距離隻能控製在7000米以內。而人民軍的艦隊在9000米的距離時就開始轉向,搶占“T” 字橫頭,以這個時代的海戰觀點看,確實是操之過急了。

不過現在輪到遠東艦隊選擇,雖然撤僑艦隊轉向過早,但畢竟是搶到了“T” 字橫頭,如果遠東艦隊還不轉向,至少在表麵上陷入全麵挨打的局麵,而且在這個距離內,隻論火炮的射程也夠了,盡管準頭是沒有保證的,但海戰的精準度本來就不是很靠譜的,萬一撤僑艦隊的人品爆棚,蒙中幾發呢?

如果遠東艦隊也跟著撤僑艦隊一起轉向,無疑就是被撤僑艦隊拖著鼻子走,而且這樣打起來,隻能拚人品,英國海軍訓練水平高,艦員素質好的優勢就不能得以發揮了。當然也不排除這就是撤僑艦隊的戰術,既然自身的實力不足,那麼就不能按步就班的用常規打法,因此不如劍走遍鋒,用一些非常規的戰術,企圖在亂中求勝。想到了這一點,歐文立刻決定,艦隊的航速不變,仍然直線前進,決不能被對方拖著鼻子走。

而就在這時,在歐文的頭腦中也迅速的計算著,現在要進入英國軍艦的交戰距離,大約還要向前行駛約2000米,而駛完這個距離大約需要4分的時間,但這段時間內己足夠讓人民軍的2-3艘軍艦轉向,也就是,在遠東艦隊開始轉向時,將會麵臨對方2-3艘軍艦的打擊,而對方的前兩艘戰列艦是裝備了8門主炮,因此實際是要麵對4-5艘軍艦的打擊。

到了那個時候。遠東艦隊雖然不是麵臨著在對馬海戰的第一階段,日俄交戰時,日本聯合艦隊在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前進邪敵前大回轉” 那樣險惡的局麵,但也相差得並不多。因為當時日本聯合艦隊裏,也隻有4艘戰列艦,因此遠東艦隊也不一定要堅持必須進入7000米以內才轉向的原則,而是根據戰場情況而定,如果在此之前,撤僑艦隊的炮擊準度不高,則還是堅持進入7000米以內再轉向,反之則提前轉向,不過轉向的時機,就要好好的把握。

於是歐文下令:“保持航速、航向不變。” 同時又下令旗艦老人星號的前主炮填彈,準備射擊,一但撤僑艦隊開火,立刻還擊。不管打不打得準,至少不能隻挨打不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