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嶽並不是死板的指揮官,任何登陸作戰都要尊循先進行火力打擊、再進行衝灘登陸這個順序進校現在明擺著羽咋町地區的海防實力相當弱,如果還是按步就班進行,則太耗廢時間,因此完全可以將對岸火力打擊登陸同時進行,這樣可以加快進攻的速度。能夠快速摧毀海防炮台當然是好,如果不能,但隻要對岸火力打擊能夠牽製任敵軍的海防火力,掩護登陸部隊上岸就校而且人民軍己早有專用的登陸艦,一次可以將一個營的軍隊完整送上岸,不用上岸之後再進行軍隊的集結,等登陸部隊上岸之後,攻占炮台的任務,可以登陸部隊來完成。
命令下令之後,4艘鎮遠級鐵甲艦和兩艘裝甲巡洋艦進海號、鮑海號各自確定了目標,開火轟擊,同時第一拔進攻的4艘登陸艦也開足了馬力,向岸灘方向行駛而去。
離登陸艦衝上灘頭還需要一段時間,但各艘軍艦上的火炮轟鳴,卻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靜,隻見在色微亮的海麵上,炮火一明一滅,連續不斷的閃爍,而海岸炮台附近,響起了連串的爆炸聲音。
守衛炮台的日兵根本就沒有想到自己會遭到來自海上的攻擊,盡管這幾他們也收到了日本沿海遭到人民軍的艦隊炮擊的消息,但人民軍的炮擊主要集中在日本東南部地區,而能登半島根本就沒有什麼有價值目標,人民軍怎麼會攻擊這裏呢?因此這裏的守軍根本就沒有防備,守夜的士兵都在趁機睡覺,結果人民軍的陣劈頭蓋臉的炮擊,頓時本來就為數不多的幾個炮台打得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在30分鍾的時間裏,己有5、6個炮台被人民軍的炮摧毀,剩下的2、3個也己完全失去林抗之力,而在這整個炮擊期間,所有炮台一共僅還擊了十幾炮,而且都是亂放一氣,完全沒有準頭。
而這時4艘登陸艦幾乎是在同一時間衝上了岸灘,艦首的翻板放下,人民軍的士兵們從登陸艦中陸繼衝出,登上了日本的領土。而這時軍艦也都停止了炮擊,將剩的戰鬥交給登岸的部隊。同時羅嶽又派出第二批登陸部隊的4艘登陸艦,又向岸灘行駛過去。
在出發之前,羅嶽就己經給第一批登陸的海軍陸戰隊第1師1團布置好了任務,由第1營負責岸灘的警戒, 2營是去攻擊岸防炮台,如果炮台被艦隊的炮火摧毀,則是掃蕩炮台的殘骸,並消滅殘存的日兵,3營則負則攻占碼頭,準備迎候大部隊上岸,一團的團部留守岸灘,建立臨時指揮部,接應各路部隊。
於是在上岸之後,部隊立刻按照命令行動,第一營馬上分散成以連為單位,分別去占領岸灘附近的要點,然後迅速展開布置,警防敵軍的攻擊。雖然日本不大可能在羽咋町帶布署太多的兵力,但也不能不防。
二營分得更散,隻能以排為單位,奔向各個岸防炮台,好在是這時大部份的炮台都已經被艦炮摧毀,剩下2、3個也都被嚇破哩,這時都還沒恢複過來,因此人民軍的部隊殺到時,全然沒有反抗之力,部份被人民軍擊斃,而大部份士兵都向人民軍投降了。
進攻碼頭的部隊也進行得十分順利,這時碼頭上隻有幾個守夜的漁民,當然沒有抵抗之力,老老實實全部投降。其實這個所謂的碼頭十分簡陋,就是由5、6個棧橋組成的一個漁船的集中靠泊位置,其中隻有一座棧橋是石砌建成,並且深入海中數十米,兩側停泊著十幾艘大型漁船,其餘棧橋均是木質結構,深入海中也較短,停泊的都是中型漁船,不過粗粗一算,這個碼頭停泊的漁船還不少,大加起來起碼也有數百艘,看來這個漁村的規模到還不。
淩晨6點30分的時候,登陸作戰基本結束,人民軍己!全麵控製燎陸的岸灘區域,並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灘頭陣地,這時既使是有日軍的大軍來進攻,也足可以抵擋一陣,並且還掌握了一個碼頭,人民軍的運輸艦均可以在碼頭石砌的棧橋邊停靠,裝卸貨物,上下人員。而且整個戰鬥過程都進行的十分順利,人民軍幾乎沒有傷亡,除了前期的炮擊之外,連槍都沒開幾下。
於是羅嶽也立刻下令,命令各運輸艦依次停靠碼頭,馬上卸載人員和物資,然後讓襄陽艦放下艇,送自己上岸指揮布置下一步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