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割線―――――――――分割線――――――――
“就要開始了嗎?那麼這次就讓我好好看看,華東政府的這支軍隊到底有多強的戰鬥力。”魯登道夫放下眼前的望遠鏡,喃喃自語道,轉頭對身邊的陸軍上校,參謀舒斯特爾道:“你們討論的結果怎麼樣?”
舒斯特爾道:“人民軍肯定會取得勝利,而且將在5-7之內可以直接攻占滿洲裏,而俄軍將撤徒赤塔。”
魯登道夫笑道:“看來你們對人民軍很有信心啊。”
舒斯特爾道:“不是我們對人民軍有信心,而是因為俄軍現在的情況,實在看不到一點勝利的機會,他們的兵力比人民軍少,火炮的數量隻有人民軍的一半,更是缺少大口徑的火炮。當然如果隻是這些劣勢,但戰術悅當,戰士們英勇無畏的作戰,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隻是這兩個條件,我們在俄軍身上都看不到。”
魯登道夫點零頭,道:“那麼按你的法,這場戰鬥已經沒有懸念了,隻不過是一場例行公事的行動,沒有多少觀摩的價值了?”
舒斯特爾道:“那到也不是,至少我們可以由這一戰看看人民軍的組織戰鬥能力,軍隊的戰術素養,炮步協同等,由其是這幾件武器在實戰中的威力。”
著,舒斯特爾的目光看向後方大約2公裏的地方,在那裏正停放著人民軍的兩列裝甲列車的240毫米巨炮,這時己經完全展開,呈作戰狀態。而在他們前方約1公裏的位置,2列裝甲列車的8門155毫米火炮和8門130毫米火炮也都做好了布置,而其他的火炮則由於射程不足,因此沒有布置,停在陣地的後方。
按照人民軍給觀察團的介紹,裝甲列車在人民軍曆次的戰鬥中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在這段時間裏,觀察團成員也都詳細參觀過裝甲列車。由其是德國軍事觀察團成員,對裝甲列車由其感興趣,其實裝甲列車在技木上並沒有出奇之外,主要是這個思路很好,就是利用火車的載重能力和鐵路線的通達,將海裏艦載的大口徑艦炮搬到陸地上來,一但了解這個原理,大部份歐洲國家都可以自行製造裝甲列車。
德國本來就是大陸國家,並一向重視陸軍的建設,而且由於法俄同媚存在,德國正處於兩麵受敵的局麵,可以裝甲列車簡直就是為德國量身訂製的武器。因為德國的工業發達,國內的鐵路線更是四通八達,如果德國擁有裝甲列車,在戰時就可以利用德國便利的鐵路優勢,根據不同的戰場情況,快速的調動裝甲列車,在局部戰場形成火力優勢。
不過這些現在都是理論上,畢竟徳國人還沒有在戰場上見過裝甲列車的實戰表現,而且德國是一個嚴謹而保守的民族,沒有十足的把握,是不會輕易償試新事務,由其是在軍事方麵,因此現在到是一個觀摩裝甲列車實戰表現的大好機會。
相比不下,美國人對裝甲列車的興趣就並不那麼強烈了,雖然美國的國土廣闊,而且工業、鐵路也十分發達,但地理位置卻是孤立在美洲大陸上,是一個標準的海洋國家,在陸地上基本沒有什麼可以威脅到其國家安全的強大對手,因此就算裝甲列車再強大,但在美國也沒有用武之地。不過能現場觀摩一下裝甲列車的實際戰鬥力,他們也不會錯過。
不過美國對人民軍的另一件新式武器到是極感興趣,那就是固定翼飛機。
美國是第一個正式試飛動力飛機成功的國家,因此關於固定翼飛機的各種信息、技術在美國傳播的也更為廣泛,這時世界第一個試飛動力飛機成功的萊特兄弟己為他們的飛機申請了專利,並正在向美國陸軍積極的推薦飛機,希望能獲得美國陸軍的訂單。而美國陸軍正在對此項目進行評估,不過誰都沒有想到,人民軍竟然第一個將飛機用於實戰,因此美國國內也要求觀察團重點考察人民軍的固定翼飛機,以做為陸軍評估引入飛機項目價值的重要參考。
而且在開戰之前,人民軍還專程給觀察團送來了戰場的地圖,十分清楚的標出了雙方的戰線、兵力分布等情況,當然俄軍的戰線、兵力都是由人民裏的固定翼飛機在空中拍攝的,這個信息不僅是讓美國感興趣,連德國人也有些震驚,看來固定翼飛機在戰爭中確實有大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