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終於完本。
從2018年6月19號深夜在“起點”注冊並上傳第一章稿件,至今剛好將近一年。
創作本書主要是基於三個因素,一是我本身工作和生活在上海,所見所聞所感,對上海的情況比較熟悉,這是我的第一個長篇小說,從自己和自己熟悉的開始寫,言之有物,比較順手。
二是從2005至2015年,上海的這十年,和中國其他很多的地方一樣,上海的巨大變化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甚至還要更大一些。管中窺豹,可以試圖從這部小說裏去反映這種世事的滄桑變化和時代的巨大變革。
最後一點,現在上海的外地人,“滬漂”很多,我覺得寫上海的外地人,或者是新上海人的工作、生活的作品目前還不是很多,我願意去做這樣的一次嚐試。
所以小說裏的人物、故事情節,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我也希望在這本書裏,能看見自己,也能看見更多的你,還有他。
以網絡小說的形式創作,完全是偶然。之所以最終選擇在閱文集團起點中文網發表,是覺得“起點”是國內最大的中文文學平台,看書的人多,作者的門檻不是很高,給我們這些業餘的作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可以自由發揮的平台。
小人物,大時代。本書主要展現的就是小人物在上海的奮鬥曆程。
小說通過在上海和改革開放大時代這兩個特定的背景下,一個外地農家子弟10年奮鬥打拚,不斷蛻變成長的勵誌故事,對2005年至2015年上海某一些領域的經濟和社會影像。全方位展示極富上海地方特色的生活畫麵,對新上海人或者說是在上海的外地人的工作生活進行細致入微的描摹刻畫,描寫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的變化發展,反映海納百川的上海精神,講述個人與時代休戚與共的故事。
故事主角的名字叫王一元,是因為我自己在上海最困難的時候,衣服裏真就隻有一塊錢。我希望這些經曆可對讓讀者有所啟發。
這本小說,也可以說是我自己在上海發展的一個縮影,至少有半自傳體的內容。有個人的經曆,但也不是全部。隻能說是來源於生活,又盡量還原於生活。
幸運的是,讀者的反饋還是不錯,特別是有在上海工作和生活過的人來說,可能感受和印象更深刻一些。經常有陌生和熟悉的讀者對號入座,在後台或者是在書評區和自己聯係。
對網文寫作現實題材的思考,我個人的理解,現實主義不僅是一套創作方法,更是是一種文學精神和文學情懷。現實主義文學在我國具有悠久而強大的傳統,創造了無數熠熠生輝的經典華章。中國的今天,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也是一個偉大而磅礴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