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2(1 / 3)

章節12

中微子通信

軍事通信係統是遭敵電子打擊的重要目標。為了保障作戰指揮,維係各軍兵種間的協同通信,研製和建立具有抗偵察、抗幹擾和抗摧毀的軍事通信體係勢在必行。中微子通信就是其中一種。

“中微子通信”是一種采用中微子束代替電磁波傳遞信息的無線通信方式。它的通信過程和普通微波通信相仿,有發射和接收兩部分裝置。在發送端,將欲傳遞的信息對中微子束進行調製,使載有信息的中微子束按人的旨意朝一定的方向傳向目標。到了接收終端,借助於光探測器,把原來由中微子束所攜帶的信息解調出來,從而達到通信的目的。

“中微子通信”具有許許多多其他通信無法比擬的優點。突出體現在一個“強”字上。它能克服普通電磁波不能鑽地、入海的“先天性不足”的痼疾,可穿透地層進入深海進行直接傳輸,因此很不容易受偵察、幹擾、截獲和摧毀,保密性強,抗幹擾能力強。非但敵方用電和磁影響不了它,就是熱核爆炸引起的巨大輻射也對它無可奈何。“中微子通信”可以衝破電磁通信不可逾越的地下和水下兩大禁區,即使在發生核戰爭的惡劣的環境條件下,也能借助於中微子,向遊弋在大洋深處的核動力潛艇發送信息。

“中微子通信”現在已經走出了實驗室。1978年美國華盛頓海軍研究所首次在世界上進行了利用中微子作為信息載體的通信試驗,並獲得成功。爾後,他們又在華盛頓和伊利諾斯州之間進行了穿透地球的試驗,獲得了許多寶貴的數據。可以預料,隨著高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中微子通信的實際應用已指日可待。

中國機槍

20世紀50年代,中國先後完成了以53式係列和56式係列為代表的兩代蘇式機槍的仿製,不僅第一次實現了中國軍隊裝備的製式化,而且也鍛煉了技術隊伍,積累了研製經驗。出於對機槍技術性能的考慮,要使武器裝備適應中國氣候、地形、地貌條件,適合中國人機匹配要求,適合中國軍隊作戰特點和傳統戰法,以及資源立足於國內的重大政治、經濟和軍事需求,中國走上了自行設計製造的道路。40多年來,自行設計製造並已裝備使用的機槍有67式、67-1式和67-2式輕重兩用機槍、77式高射機槍、81式輕機槍、85式W85式高射機槍和82式艦載機槍等近10種機槍,其中有些機槍的性能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挺輕重兩用機槍是67式輕重兩用機槍。它作為步兵分隊的主要火力,替代53式重機槍和58式連用機槍。該槍配備三腳架和固定的兩腳架。裝在三腳架上作重機槍使用,可壓製敵火力點,支援步兵分隊戰鬥;取下三腳架,可作輕機槍使用。由於74式機槍故障較多,冷槍射擊與熱槍射擊的平均彈著點偏移較大,而這些問題在1974年設計定型後又未能及時地徹底解決,所以該槍沒有生產定型裝備便夭折了。但是,其彈鼓的優越性能卻被後來的81式輕機槍所借鑒。

81式輕機槍是81式製式槍族的一員,全槍重5.15千克,全槍長1004毫米,采用槍機回轉閉鎖方式、導氣式自動原理。該槍克服了74式輕機槍的不足,具有重量輕、可靠性好、操作簡便以及與步槍構成槍族等優點,1981年通過設計定型,逐步取代了56式輕機槍。

中國03P型水陸坦克

中國T-63A型水陸兩用坦克的出口型,稱為03P型。這種坦克是目前世界上火力最為強悍的水陸坦克,因此擁有相當潛力的外銷市場。它的總重量22噸,水上最大時速14千米,陸地最大時速55千米,4名乘員。陸上最大行程超過400千米,水上最大航程90千米。可越過2.9米壕溝,這種坦克配備的是580馬力的柴油機,車長9.2米,車寬3.3米,車高3.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