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來到劍閣關之後,和黃忠、張郃一樣,沒撈到半點仗打。雖然正是因為他率軍來到劍閣關,才導致趙雲度過陰平前去救援高順之事發生,可以說曹彰對於最終的勝利有很大的推進作用,但由於他是違背軍令私自前往益州,最終沒有受到半點獎賞,反而被曹操臭罵了一頓,並削了不少田地,可謂是眾將之中最悲慘的一個。
得到益州之後,曹操便任命新的益州刺史,而刺史的人選則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讓他們大為驚訝不已。
曹操所任命的益州刺史,竟然是降將李嚴!
李嚴在益州待過一段時間,對當地情況有所了解。而他臨陣變節之舉,也使得當地勢力對其有所排斥,不必擔心他和益州的那些世家大族會有過多的糾纏。可以說,李嚴出任益州刺史這個位置,相對來說也算合適。
當然,為了防止萬一,曹操還是將益州的大多數官員調任至他處,並重新派遣了一批官員入蜀任事。
其中,曹操調派司馬懿入蜀,擔任益州治中從事。治中從事一職,於一州之中的地位僅次於刺史,可以說,司馬懿便是曹操派給李嚴的副手。
曹操原本有別的人選,是高順推薦司馬懿前去益州的。高順知道原本司馬懿的後人篡了魏國的基業,雖然現在曆史有了極大的改變,但他看到司馬懿還是心存提防。與其讓他待在中央,還不如外放出去,讓他缺乏在中央提升地位的機會。
司馬家的根基在河內,而益州之內也是士族林立,這些士族多少都有著一些排他性。更何況,司馬懿上頭還有一個李嚴在呢,李嚴的能力雖然在這個時代算不上頂尖,但也是一介人才。因此司馬懿就算在益州有所發展,也很難有什麼不軌的作為,這便是高順的考量。
而司馬懿本人,對於這個調動也不會有所不滿,畢竟他現在隻是一介普通的文官,不可能在眼下就擁有什麼天大的野心。從如今的職位提升到一州之副手的地位,算得上是很大幅的提升了,司馬懿感恩還來不及呢,又怎麼會心懷怨尤。
對於高順的推薦,曹操也沒多作考慮便應允了。畢竟司馬懿其人的確有才幹,而高順又是自己的妹夫,賣他一個麵子又何妨。
嚴顏見擒之後被押赴至許昌,一開始他想絕食而死,但曹操卻親赴獄中將其釋放,並應允其若不想投效自己,可自行離去。
此舉雖然讓嚴顏感動,但其並未就此而投曹,依然想要離開許昌。然而待嚴顏離城之時,曹操又親自前來,贈以豐厚的盤纏以及一匹良馬。見曹操如此厚待,嚴顏終於為之流涕,想自己一介六旬老卒,亦得如此看重,如何還有不投效之理。
最終,嚴顏加入曹操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