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事物興衰皆有定理,那麼曹代漢興,也是天命所向。
高順這句話說出來,頗有些大逆不道了。
荀彧言及自己家族興衰,這並不算什麼特別過分的事,可是高順卻直言曹代漢興,至少在眼下漢室並未消亡的時候說出這種話,絕對能按一個謀逆的罪名上去了。
荀彧臉上閃過一絲慍色,但並沒有十分生氣。曹代漢興,說起來雖然十分悖逆,但這基本上也是絕大多數曹營臣子所期盼的。
因此荀彧聽著高順的話心裏雖然不快,但是卻也能忍住這一絲憤懣之氣。
“或許王朝更替,亦是天數,不過我既為漢臣,那麼在漢室命數未終之前,絕不可能有變節之舉。漢室若真要亡,那我絕對會亡在漢室之前!”荀彧語氣由堅定轉為高昂,溫潤君子體內所隱藏著的,卻是不屈的錚錚鐵骨。
聽著荀彧的話,高順心中泛起一股悲傷的感覺。荀彧無疑是一個正直而純粹的人,是這個時代的道德典範、君子楷模,可也正因為荀彧是一個最為典型的正人君子,所以才不可避免地要去麵對一條死路。
高順收起心中悲傷的情緒,將杯中之茶一飲而盡之後,起身向荀彧告辭。
他能想到的勸說之詞,都已經說出來了,但是,這些話語之中,根本沒有一個字能打動荀彧。
其實打一開始高順就知道沒有人能讓荀彧改變信念,自己此來也隻不過抱著僥幸的心理罷了,如今勸說未果,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結局。
但是,就算早料到結果如此,在跨出荀府大門之後,高順依舊無法抑製住心中那濃濃的惆悵之情。
一想到荀令君不日即將麵臨逝去的的結局,怎能讓高順不為之感到惆悵。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二月五日,荀彧薨於府內。
荀彧之死沒有任何的先兆。平日裏荀彧作息準時,但這一日卻遲遲未起,在下人去喚荀彧起床時,卻發現家主已經氣絕了。
荀彧就這樣突然而又安靜地離開了這個人世,徒留下無數的震驚、疑惑以及悲傷。
荀彧的突然離世,讓漢帝和保皇派大受打擊,他們這些年來辛辛苦苦地受著煎熬,好不容易看到一個可以和曹操分庭抗禮的希望,卻不想就這樣無聲無息的破滅了。
所有人都將矛頭指向了曹操,荀彧的死實在是太過蹊蹺。荀彧今年才四十三歲,而且其身體裏來康健,也沒聽說患有什麼疾病,怎麼會就這樣輕易地離開人世了呢?
定然是曹操暗中加害,才使得荀令君含冤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