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來的曆史中,荀彧在曹操提出想要稱魏公的意願之後不久便憂慮而死,另有說法是被曹操逼迫服毒自殺。而在荀彧死後的第二年,曹操被封魏公,得賜九錫。
總之,荀文若之死,令無數人為之扼腕。
而如今,荀彧仍然不可避免地走到了曹操的對立麵,他的命運究竟會不會像原本的曆史一樣不可避免地走向滅亡,還是說有所改變?
由於高順穿越所導致的一係列效應,使得曹操勢力擴充的速度要快上不少,其渴望稱公的年份也比原先的曆史要早上好幾年。如今荀彧才四十三歲,比曆史上去世的年齡還小了七歲,如果荀彧最終中年而亡,那高順必然會深深為之惋惜和感傷。
高順和荀彧的關係雖然並不如他和典韋、夏侯惇、趙雲他們之間來的那麼深厚,但畢竟曾經有著共同守護東郡城的經曆,雖然那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但彼時的情誼終究不是那麼簡單就會消逝的,再加之高順對荀彧的品德向來敬重,當真不忍心對方重蹈早逝的覆轍。
中興漢室,那是荀彧一生所追求的信念。最初荀彧選擇追隨曹操,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從曹操身上看到了漢室中興的希望。而如今,曹操已與漢室背道而馳,那麼荀彧自然要與之分道揚鑣。
雖然現在荀彧和曹操之間的矛盾還未激化,但隨著二人彼此之間的距離漸行漸遠,最後所引發的必然是悲慘的結局。
高順不希望悲劇發生,可一時之間,他還想不到什麼辦法去阻止。
自己能怎麼辦呢?想要避免曆史重演,無非就是改變荀彧和曹操其中的一人,但無論荀彧還是曹操,又豈是那麼容易就會被高順所說動的。
荀彧的信念絕對上不會動搖,哪怕高順舌燦蓮花,被蘇秦、張儀附體,也根本不可能改變荀彧的想法。想要勸服他回心轉意,順從曹操的意願,難於上青天。
荀彧無法勸動,難道自己還能去勸阻曹操稱公麼,那樣隻是讓自己去和荀彧一同去送死罷了。而如果荀彧執意站在曹操的對立麵,曹操最終也隻能選擇對荀彧下手。曹操和荀彧之間原本私交甚好,但正因如此,曹操才更不可能容忍荀彧的背叛。
此外,曹操和漢室的矛盾也已經無可調解了,如果曹操放過荀彧,多少有著屈服於漢室的意味。那樣一來,他十幾年間積累起來的威信,說不定都有可能要受到動搖。
所以說,一旦荀彧和曹操作對到底,就算曹操在情感上不想置對方於死地,卻也無從選擇了,他現在所身處的位置已經決定了最終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