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軍的突襲的確造成了曹軍的混亂,沒花多少工夫,曹軍已經有數百人先後被劉備軍的士兵所斬殺,而劉備軍為此所付出的代價才不過區區七八十人而已。
再這樣繼續發展下去的話,曹軍的覆敗似乎已是理所當然。
高順目視著眼前的戰場,他知道眼下的情況遭透了,敵人選擇了一個最恰當的時機發動突襲,如若不盡快扭轉局勢,自己帶的大軍即將盡數覆沒。
如此一來,等不到援軍的宛城,也絕對難逃被攻陷的命運!
如果自己這支軍隊被消滅,而宛城也失陷的話,那麼徐晃剩下的一萬五千人也絕對難逃厄運。
全軍覆沒,城池被破,那麼宛城一線將以曹軍的完敗而告終。
到時別說長安、合肥兩線戰況還未明,就算兩地同時取得勝利,失去宛城的同時數萬大軍覆沒,這給曹操所帶來的負麵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說實話,高順對於另外兩線戰場同時取得勝利的可能性也並不怎麼看好。
所以,宛城絕不能有失,這一仗,必須贏!
敵軍的伏擊雖然厲害,但終究吃虧在人數稀少,隻要自軍能擺脫慌亂的狀態,穩住陣腳,那麼反敗為勝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當然,話說說很容易,但真想要讓全軍擺脫混亂,絕不是什麼簡單的事。
猝然中伏,最是難以應付,曆史上不乏有名將中伏身亡,毀了一世英名的例子。
不是那些名將能力不夠,實在是軍隊中伏之後的混亂根本難以平息!如果那麼輕鬆就能使中伏後的軍隊恢複鎮靜,那麼伏兵這一計策恐怕也早就淡出曆史了。
高順現在也是響當當的名將了,他可絕不希望自己也成為中伏而死的名將之一,以至於後人在談論到自己的時候,說自己之前的事跡如何如何威武,可惜最終陰溝裏翻船,中了劉備軍的埋伏不幸身亡。
要真是那樣的話,那自己這個穿越者可就當得太失敗了,也太可悲了!
現在唯一使全軍擺脫混亂的依靠,便是自己特意轉移到後軍的三百陷陣軍士。
高順如今覺得,自己這個決定做的實在是太正確不過了。
陷陣營實力本就比其他部隊要更為強悍,再加上位於軍隊的後方,因此敵軍的突襲倒是對其沒產生太大影響。
如果將陷陣營放在全軍最前方的話,就算能在敵軍的突襲下勉強不陷入混亂,可是在周圍士兵盡數慌亂的情況下,恐怕一時之間也難以回過神來迎擊敵軍吧。到時候,這三百陷陣軍士便是最先麵臨滅頂之災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