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他去查看關羽屍體之前,郭嘉前來麵見,並對他說了幾句話,最終改變了曹操的心思。
郭嘉首先對曹操坦承,夏侯惇去追殺關羽是出於自己的鼓動,然後又對曹操說:“主公你懲罰了元讓,那就是向帳下文武宣告,殺死關羽一事乃夏侯元讓獨斷專行的舉動。關羽在我軍威望不小,和諸多將領也都有所來往,要是讓他們得知其為元讓所殺,那麼諸將和元讓之間,必生不小的間隙。元讓乃夏侯氏之支柱,更是我曹營重將,要是元讓和其他諸將生出不快,則於我軍安穩不利。可如若主公不懲罰元讓,而是將此事輕輕揭過,則諸將心中,會生出一種錯覺,他們會誤認為元讓去追殺關羽,事先得到了主公的認可,乃是出於上命,這樣的話,他們對元讓的嫌隙也能減到最低。”
“可若如此,諸將不會對我心生不滿麼?”曹操也有自己的顧慮,如果讓眾人認為夏侯惇追殺關羽是出於自己的命令,他們會不會對自己離心?要知道黃忠、張遼他們和關羽交情深厚著呢,而且他們也都是性情忠直之人,要是因關羽之事讓這些將領對自己離心,那才叫欲哭無淚呢。
要知道這些可都是難得的良將,哪怕其中任何一位因為不滿而離開,對曹操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損失。
“夏侯惇擅自殺死關羽,便是作為臣下的妄為,諸將絕對有埋怨他的理由。”郭嘉知道曹操的顧忌,於是繼續說道,“然而主公身為一方諸侯,出於為自己霸業考慮的緣故,下令將可能成為未來心腹大患的敵將除去,從情理上來講也說得過去。雖然之前主公和關羽曾有過約定放其歸去,但如今大亂之世,違背諾言之事時刻都有發生,這根本無法成為別人詰難主公的理由。張遼等將軍都是忠直之將,但正因為他們忠直,才無法因主公此舉而離心。從個人的感情考慮,關羽之死或許難以讓他們接受,但是身為臣下,他們不得不從主公的大業考慮,而對於主公的大業來講,關羽是一個必須除去的存在,他的死是再合適不過的結局。隻要諸位將軍還心懷對主公的忠義,他們也必能諒解主公的用意。”
聽完郭嘉的話,曹操陷入沉思。
郭嘉說的很明白了,處罰夏侯惇,會讓諸將和他之間產生隔閡,從而讓彼此之間的關係陷入不穩,甚至影響到曹營的安定。不處罰夏侯惇,一時之間可能讓諸將在情誼上有些難以接受關羽的死,但從長遠來講這些微小的影響終會被消去。
“主公如若還不放心,可以下令厚葬關羽,並予以大肆追諡。通過此舉,諸將便會知道主公對關羽之喜愛欣賞絲毫未變,殺死他實是無奈之舉,這樣一來,可以將諸將負麵的情緒降至最低,乃至於杜絕之。”郭嘉最後補充的一番話,堅定了曹操的心思。
如今,曹操並未處罰夏侯惇,但與此同時,他也上表漢帝,追封關羽為征北將軍,諡為壯繆侯。
征北將軍屬於“四征將軍”之列,品階已是極高,可謂位極人臣,再加上壯繆侯的諡號,已經極盡死後的榮寵。如此厚恩,也讓原本一些對關羽之死心生不快的曹營將領,心情大多都趨於平靜。
不過對於埋葬關羽一事,曹操卻並未按照郭嘉的意思予以厚葬,而是遣人將關羽的屍身送會劉備處。
關羽一心想要回歸劉備,他生時既不能成行,那就在他死後如其所願吧,這也是曹操對這名自己一心欣賞卻終未能為自己所用的名將,所能做的最後一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