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偏偏就是這個關羽,讓自己遲遲無法做出殺害對方的決心,最終竟然還是答應了他請求放行的要求。偏偏就是這個關羽,會讓自己為了一個立場敵對之將領的死亡感到哀傷。
為什麼?為什麼會這樣?關羽雖然勇猛忠義,但自己麾下並不缺猛將良將,更不乏忠義之將,這個關羽究竟有什麼特殊的地方,能讓自己無法忘懷到這種地步?
以曹操絕世梟雄的頭腦,他竟也有些想不明白,他隻知道,此時自己心中,始終彌漫著一絲哀傷。
曹軍諸將和眾謀士排成兩側,圍觀著關羽的屍身。
高順也站於其中,不過他的目光並未放在關羽的屍體上,而是聚焦在不遠處的曹操身上。
他能感受到,此時曹操所表現出來的乃是真實的傷感之情,絕非虛偽的做作。更何況,麵對關羽的死亡,曹操也沒有刻意虛偽做作的必要。
高順不禁有些唏噓,關羽的死能讓曹操如此傷感,看來其在曹操心中的地位著實不低。曹操曾言“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曆史上勞苦功高如荀彧者,也因為可能對曹操的霸業有所阻礙,而被曹操毫不猶豫地賜死了。可對於關羽這樣一個自始至終便沒想過為曹營真心效力的人,曹操卻是表現得如此寬容大度,這著實讓高順為之感慨了一把。
當然,荀彧被賜死已是曹操晚年所為,人老了心態總會有些變化。或許現在曹操還保持著一份“性情中人”的心境,到老了之後就變得有些多忌了吧。曹操能容忍關羽的告辭,卻不能忍受荀彧的“背叛”,這或許也是原因之一麼?
看著曹操,高順在心中胡思亂想著。
殺死關羽後,高順便一個人先跑了回來。
當然,這是夏侯惇的主意,他要獨自承擔殺死關羽的罪責。
起初,對於夏侯惇的這個提議,高順堅決表示反對。高順並不是喜歡推諉責任的人,雖然自己是被夏侯惇半拉著加入了追趕關羽的行列,但此行終究還是出於自己的意誌。更何況,關羽是死在自己的槍下,這乃是不變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