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章 阻殺關羽(二)(1 / 2)

華歆今年雖然已經四十二歲了,但相貌卻如同三十幾許人那般清秀,而且儀表堂堂,頗有幾分倜儻之姿。

隻不過此時此刻,他臉上沒有半分瀟灑的神態,甚至感覺到自己的後背都有些被冷汗浸濕的感覺。

郭嘉望了眼華歆,見他表情不自然,當即明白了對方在顧慮什麼。

“子魚先生放心,今日所言之事,你知我知而已。日後關羽真要有什麼三長兩短,子魚先生絕無半點幹係。”郭嘉淡淡一笑道。

華歆這個人,郭嘉覺得他還是很不錯的。雖然此人的功利心很重,但是世人又有誰不會有欲望呢?那些“無欲無求”的人,被人們稱作聖賢,可是就靠那些所謂的“聖賢”,能治理好國家,能安定天下麼?

華歆此人好功名不錯,但他不是那種急功近利之徒,不會犯急於求成的錯誤。而且華歆此人頗有實幹之才,且為人仗義,郭嘉認定,未來數年內,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華歆此人必能躋身上位。

早些年,華歆和好友王朗乘船出遊,遇到一人急著想搭船。當時華歆心中有所疑慮,不願讓對方上船,王朗卻說船體寬大,多納一人又有何妨。而那人之所以急於搭船,乃是被惡人追殺之故,他上船後不久,惡人就追趕而至,並蠻橫地要求華歆、王朗交出先前搭船之人,否則絕不善罷甘休。王朗見對方凶惡,心生畏懼,欲將搭船之人趕下去,不料華歆此時卻說道:“方才我不願讓他上船,正是觀他神情焦慮,懷疑有禍事。但如今我們既然已經接納了他,又怎能在危急時刻棄而不顧呢?”

華歆堅持要保護搭船者,最終惡人見王朗、華歆不肯交人,又觀其衣著不凡,懷疑他們都是有身份的人,不敢過分相逼,自行退走了。而華歆之品性,也由此可見一斑。

當然,世俗之間,有不少人還是對華歆的品德報以質疑的態度,其中緣由,則和另一個名叫管寧的人有關。

華歆和管寧之間的故事,郭嘉也有所耳聞,對於管寧與華歆割席絕交的舉動,很多人都稱善,可郭嘉卻不以為然。

管寧和華歆絕交,從表麵上來看無疑是因為兩件事。一件事是兩人一起耕鋤時,挖到一塊金子,華歆為此很是高興。另一件事是二人讀書時,正好有達官顯貴在門外路過,華歆興致衝衝地出去圍觀了。

挖到塊金子,不應該開心麼?有大官路過,去看看不也正常麼。你管寧想要用一副清高的姿態示人沒問題,但你憑什麼要求你的朋友和你一樣?華歆所為,不過是基本的人性,管寧因此就要和他割席絕交,是何等的無理取鬧。在郭嘉看來,這種假清高的朋友,越早絕交越好。

此外,據郭嘉猜測,這兩件事不過是表麵的原因,屬於沒事找茬性質的。華歆與邴原、管寧一起遊學,三人關係很好,而且都很有學問。當時人們把三人合稱為“一龍”,歆為龍頭,原為龍腹,寧為龍尾。龍尾主動和龍頭割席斷交,還有意無意地誇大了對方的“惡劣品德”,這其中的意味頗為深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