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無論怎麼樣,蔡瑁心底終究是暗暗記恨上了張飛,自己在荊州位高權重,哪怕是劉表本人在麵對自己的時候,說話也是客客氣氣的。從來就沒有誰敢對自己這般無禮,讓自己臉麵無光。
所謂恨烏及屋,蔡瑁暗恨張飛,連帶著張飛的兄長劉備也一起恨上了。
管你態度恭不恭敬,你弟弟這麼莽撞無禮,你便也絕對不是什麼好人。
見到氣氛尷尬,身為荊州副將的文聘急忙出來打圓場。文聘為人忠直,本就對讓友軍送死的行徑看不過去。而且文聘認為,光是讓劉備所部做先鋒的話,一定會引來對方的不滿,甚至說不定在作戰的時候都有可能怠慢了事,那樣一來肯定對戰事不利。
在張飛的壓迫和文聘的調解下,蔡瑁最終不得不收回成命,商議再三之後,劉備出四千人,蔡瑁出六千人,共組一萬人擔當攻城的先鋒部隊。
攻城戰打得很是激烈,荊州軍數次打上城頭,卻又數次被江東軍給打退回去,隻見城上城下都是屍橫遍地,情狀慘不忍睹。
江夏雖然難攻,但終不是天下無雙的堅城,而且人數上江東軍占劣勢,因此防守的很是吃力。
江東重臣朱治,甚至在守城之時不幸戰死。
但荊州軍攻勢雖然猛烈,卻始終未能遲遲攻下城池,這其中不乏劉備和蔡瑁沒有同心協力的緣故。
江夏被圍第六天,江東援軍至。蔡瑁見攻城無望,遂退兵。
此役,荊州方麵共損失一萬五千餘人,其中劉備所部足足折損了超過五千人。
可以說,為了這一仗,劉備好不容易辛辛苦苦攢起來的一些家底,一下子就敗了一半多,其心底的失落可想而知。
退兵之後,蔡瑁麵見劉表,告劉備出工不出力,延誤戰機,以至於沒能拿下江夏。對於蔡瑁的職責,劉備自然也要上書還擊,這暫且按下不表。
江東那邊,雖然保住了江夏,但孫堅憤怒依舊。
朱治的戰死,讓孫堅發狂。
朱治和韓當、程普等人一樣,是最早跟隨與孫堅的一批人。朱治雖然武藝不高,但無論在治軍方麵還是治政方麵,他都有著不俗的能力,深得孫堅信任。
在原本的曆史上,朱治被拜為吳郡太守,授安國將軍,封毗陵侯,深受孫權恩寵。朱治之養子朱然,更是在陸遜死後擔任吳國大都督一職。
朱治之死在孫堅心中所引起的怒火,毫不亞於上一次韓當之死,孫堅可謂徹底記恨上了劉表。
江夏一戰,雖然對於北方的局勢並沒什麼影響,但也正因為這一戰,曹操現在正感到很為難。
無他,通過這一戰,關羽總算是得知劉備現在的下落了。
劉備先前在沔陽韜光養晦,以至於很多人並不知道他就寄居於劉表帳下。但是江夏一役,劉備既然參戰,那麼他的行蹤就不可能再繼續隱藏下去,一定會為人所知,關羽自然也不例外。
得知自己的兄長在劉表那裏之後,關羽當即便向曹操請辭,希望曹操能放他回歸兄長所在之處。
麵對關羽的請求,曹操如今很是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