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高順意料,曹操得知許攸被殺,並沒有對典韋做出什麼實質性的懲罰,隻是佯裝痛哭一場,然後聲色俱厲地訓斥了典韋一番,便完事了。
以曹老大那精湛的演技,想要擠出幾滴眼淚那是根本毫不在話下。
曹操先前不殺許攸,一方麵是因為怕別人說閑話,不過他身上背負的閑話已經夠多了,再多一條他倒也不會太過在意。更主要的原因是曹操擔心天下英雄認為自己擅殺功臣,從而不願前來投效,這對於求才若渴的曹操來說就有些不能接受了。
然而現在許攸死都死了,這些顧慮也就無所謂了。
反正人死不能複生,別人愛怎麼想怎麼說,自己還管得了麼?
當然,許攸是典韋殺的,自己事先並不知情。但是這種話說出去,也要有人信才是啊,典韋是你手下,要是沒有你的命令敢隨便殺死一個功臣?
事情到了這種份上,再懲罰典韋也沒意義,就算想懲罰又能怎麼做呢,打他幾十軍棍?到時人們還是會認為你隻不過是在演戲罷了,說不定還會給世人留下刻薄寡恩的印象:“看看,那典韋前腳才受了曹操的命令去殺許攸,可後腳曹操為了撇清與這件事的關係就把典韋給痛打了一頓。”
所以說,還是算了吧。
要想真正讓世人了解許攸之死確實跟自己無關,除非砍了典韋。演戲不會演到這種份上,讓典韋替許攸賠命的話,別人就會知道這當真是典韋膽大包天,自作主張殺了許攸。屆時人們不但不會說曹操無情無義,說不定反而會讚揚他的大公無私。
可是曹操舍得麼?為了區區一個許攸殺害愛將?不可能!
更何況,那許攸狂妄至極,目無尊卑,本就該死!
讓典韋賠命曹操根本舍不得,而杖責又不能輕易改變世人的誤解,既然如此,那還不如裝出一副大方的樣子,就幹脆不處罰典韋,口頭上罵兩句得了。
可以說,自典韋說出自己將許攸擊殺那一刻起,曹操就已經將這件事攬下了。
典韋在來之前,早就做好了以命換命的打算,就算曹操開恩不殺自己,估計幾十軍棍也是沒跑的。結果不想曹操最終隻是罵了自己幾句,便全然不再追究了,這讓典韋不禁產生了一種死裏逃生的感覺。
既然是死裏逃生,典韋此刻心情自是大好,二話不說便拉著高順去喝酒。雖然此時練兵時間還過了一半,按理說高順是要立刻返回軍營的,但考慮到軍營中尚有郝昭帶隊,也就算了。郝昭雖然還年輕,但能力也不俗了,由他坐鎮的話應該出不了什麼岔子。再者自己確實好一段時間沒和這個大哥聯絡聯絡感情了,眼下也不好拂他的麵子,於是二人找了一家規格不錯的酒樓,酣暢淋漓地豪飲起來。
沔陽城,左將軍府內。
劉備臉色不善,他已經有很多天日不能思、夜不能寐了。
當日下邳一戰,二弟、三弟皆失去音訊,三弟張飛至今不知所蹤,倒是有二弟關羽的消息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