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卻不知道此時無論荀彧也好,郭嘉也好,還是其他謀臣也好,都用著一種看傻瓜般的目光盯著他。
天哪,這種愚蠢到極點的人究竟是怎麼混到曹操的帳下的啊!
確實,那人所說的那些道理再簡單不過了,但這些道理曹操難道會不明白,需要別人來告訴他麼?這家夥竟然還在這裏侃侃而談,扯一段長篇大論出來,他究竟有多麼看低他的這個主子啊?
曹操先前那一問,不過是一個略帶憤慨的感歎罷了,並不是真的要問清楚為什麼孫堅能夠打過來,自己不能打過去。大家對這都心知肚明,自然不會傻嗬嗬地上前答話。卻不料這和同僚之中竟然還有笨到這種程度的,還真以為曹操在詢問呢,這明顯是在貶低自己主子的智商嘛!
這家夥慘了,眾人心中默念道。就算現在不會慘,將來也一定不好過。
饒是曹操此時怒火萬丈,也不僅被眼前這個“一本正經”的家夥給稍稍逗樂了。誒,他叫什麼來著?
曹操沒有立刻懲罰這個不開眼的家夥,畢竟自己“問”,人家答,合乎情理,根本沒什麼懲罰的理由。但是此後數十年,那位默默無名的文官始終沒得到一丁點的升遷,在這個可憐的位置上一直幹到退仕。
不過最終,在眾人的輪番勸諫下,曹操雖然千般不願,萬般不甘,但最終還是撤消了攻打江東的想法。
不過,那個被於禁從孫堅軍大營所俘虜來的孫權,其所要麵臨的命運可就淒慘無比了。在曹操眼裏,孫權必須死,他要用孫堅兒子的命去祭奠曹仁的英靈。
孫堅對這個兒子的命也寶貴得很,否則他也不會退兵到宛城了。荀彧說是否釋放孫權得等曹操回來說了算,於是曹操回軍許昌的消息一傳來,他便立馬加派使者前去商議釋放孫權一事。
曹操直接無視了使者,連見都沒見。
孫堅一開始是認為使者的分量不夠,於是他指派江東陸家中的陸康出使前往許昌,務必讓他求回孫權。
陸氏是江東名族,江東四大士族之中,陸家排在首位。而陸康則是陸家當代家主,今年已經是七十高壽了,乃是譽滿江左的名士。
陸康在後世或許名聲不顯,然而他的從孫卻大大有名,那便是火燒連營的陸遜。
在孫堅看來,這陸康名頭夠大了吧,讓他去和你曹操商量算給你麵子了吧,你也應該把我兒子還給我了吧。
於是,孫堅也顧不上什麼尊老敬賢,直接命令這個七十歲的老頭前往許昌,去和曹操談判。
陸康老胳膊老腿的,哪願進行什麼長途跋涉的旅遊?不過一來違抗孫堅的命令可能會導致一些很嚴重的後果,二來孫堅也允諾如果孫權被放回來,必定予陸家以重酬,陸康最終還是隻能勉為其難的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