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沉穩如水的賈詡,此時也顯得有些難以鎮定,看向高順的目光都帶了幾分異樣。
算了,人多人少又有什麼好計較的呢?反正最終孫堅還是撤退了,能保住許昌城比什麼都好。
不過高順在得知曹仁戰死的消息之後,還是忍不住倒吸了好幾口冷氣。
那個官拜車騎將軍,授大司馬,被後世譽為曹魏名將的曹仁,在這一個時空裏,竟然以剛滿三十歲的年齡,便早早地在這許昌城下,戰亡了!
世事之無常,其若斯乎!
高順自己曹仁之間的交情雖然隻是一般,在這曹營中與他交好的乃是典韋、夏侯惇、趙雲等人。然而高順卻深知曹仁在曹操心目中的重要性,等到曹操領兵回歸之時,得知曹仁已死,還不知道會做出什麼瘋狂的舉動呢。
曹操究竟會做出什麼事,高順猜想的並不多,但他清楚一點,那個被於禁擒獲的孫權,一定會為曹操所殺。
可憐後世的鎮南將軍才死沒多久,一代梟雄吳大帝也將命不久矣了。一想到這,高順便忍不住又是一聲長歎。
荀彧他們顯然也很明白這一點,當孫堅退軍至宛城,派遣使者前來請求放孫權回去的時候,荀彧便挑明了告訴那使者,孫權是殺是放,隻有等曹操回軍之後,由其本人定奪。
可不是麼,如果現在就這樣把孫權交還給孫堅,誰知道曹操回到許昌後會暴跳如雷到一個怎樣的程度呢,說不定自己這些人都會遭到連累,這個孫權如今可是一個很重要的讓曹操撒氣的對象啊。
至於說眼下就殺了孫權,荀彧也沒急到這種地步,畢竟孫堅還駐兵於宛城,離許昌也不是太遠,當前還是不要太過刺激對方為好。
時間又過了兩個多月,等到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一月,曹操率軍大勝而歸。
高順領援軍回救許昌之後,官渡戰場上的局勢和原先曆史上發展的略為相似,曹操一開始雖然占盡了劣勢,甚至一度出現過糧草短缺的現象,但好在都被他堅持了過去。最終在許攸的叛變之下,曹操火燒烏巢,一把將袁紹的糧食燒了個精光,並趁勢大敗袁紹軍。
正在曹軍接連取得勝勢的時候,袁紹軍中卻依舊在起著內訌。郭圖指責高覽無心殺敵,最終導致高覽被袁紹杖責三十。高覽早對袁紹先前囚禁張郃的做法看不過去,此時心中更懷怨恨,找了個機會便帶著親兵將張郃救出,與其一同投曹操去了。
得了張郃與高覽二人,曹操如虎添翼。雖然二人初投,曹操不會立馬重用,但他們二人的離去好歹讓袁紹損失了兩員大將不是。至今為止河北四庭柱死的死,走的走,以至於此時袁紹帳下已經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統兵大將,在曹軍的猛攻之下,竟是連連潰敗。
曹軍不斷吸收袁軍敗兵,軍勢竟很快就超過了十萬,而與其相比,袁紹的殘軍已不足五萬。兩軍強弱之勢較於開戰之時,竟是迥然相異。
袁紹哪裏還有什麼心思和曹操繼續作戰,當即帶著數萬殘軍拚命往河北老巢逃去。而曹操則是擔心許昌城的情況,也不追趕窮寇,率大軍南下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