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樣布置,曹軍會中計麼?”在肯定了周瑜想要減少傷亡的想法後,孫堅又對其計謀成功的可能性提出了疑問,畢竟突然放鬆對某一門的攻擊,想要從中作梗的跡象也太明顯了,說不定很容易就會引起對方的懷疑。
“圍三缺一,古來便是攻城之法,我軍突然撤回對某一門的攻勢,於敵軍來說也沒什麼好太過奇怪的。”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周瑜緩緩說道,“而且就算敵軍有所懷疑,那也沒什麼。在其他三門所承受壓力日益增加的時候,他們終究會忍不住而撤下那一門之防衛的。”
“父親,營哨已布置完畢,各處防衛也十分周密,絕不會有被敵軍劫營成功的危險。”正在眾人商議間,一名少年進入帳內,對孫堅行了一禮,朗聲說道。
隻見這名少年棕發碧眼,雖然容貌頗為英朗,然而在這等發色瞳色的映襯之下,其相貌卻也顯得有幾分怪異。
這名少年正是孫堅的次子孫權。孫權今年也有十五歲了,放在漢末也年齡也不算小了,故而此次行軍,孫堅也將孫權帶上,以求讓其接受曆練。
望著眼前的兩個兒子,以及站在一旁的周瑜,孫堅一時之間,心情大好。
自己的長子孫策驍勇善戰,雖數十人不能敵之;其義弟周瑜足智多謀,且頗具統軍之才;自己的次子孫權雖然還年輕,但已經顯露出一些不錯的才幹。
這些前途光明的年輕人,便是江東的未來,乃至於是這個天下的未來也未可知啊。
再想到跟隨自己已久的程普、黃蓋諸人,以及近幾年來投的太史慈、周泰、張昭、張紘等一幹文武,孫堅意氣風發。我孫堅的臣下,無一不是天下之能士!想我孫堅麾下人才濟濟如斯,加之江東如今兵馬糧草充足,將來問鼎天下者,若非我孫文台,又有誰人可任之!
次日,孫堅大軍繼續攻城。
不過與昨日不同的是,西、南、北三城攻勢依然猛烈,每麵城門大概都投入了一萬七千至一萬八千的兵力攻城。然而曹仁所守的東門,所承受的壓力驟然減輕,攻打東門的兵力大約隻有三千之眾。
“圍三缺一麼……”望著城下並不猛烈,甚至可以說有些稀疏的攻勢,曹仁眉頭緊鎖,凝神思考著要不要調動東門的兵力去助其他三門守城。
畢竟攻打自己這一門的兵力稀少,就意味著其他三門所麵臨的壓力將會增大。
敵軍集兵力攻打其他三門,而己方則是平攤兵力守於四方,這樣一來,自己東門固然是穩如泰山了,可其他三門可就不好說了。
如今東門的守護兵力約有四千五百人,是城下孫堅軍的一倍半。攻城戰中,攻城一方注定處在劣勢,眼下孫堅軍攻打東門的兵力隻有東門守軍的三分之二,東門可以說是高枕無憂。
要不要從東門守軍中抽出三千人,然後各派其中的一千人去支援其他三門?曹仁陷入沉思。
要那樣做的話,東門守軍還剩一千五百人,在守城戰中,一千五百對三千,也能支撐較長的一段時間了。
但曹仁乃是曹姓第一將,其見識也是不俗,如果真是敵軍圍三缺一那倒還好,可萬一這是敵軍的誘敵之計,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把東門的守護力量引開,然後趁東門守護力量薄弱之時,迅速調兵攻打東門,那可如何是好?
曹仁無法確定東門攻勢薄弱的現象,究竟是敵軍的誘敵之計,還是敵軍真的實行圍三缺一的攻城之法。一時之間對於該不該分派兵力前往其餘三門,曹仁竟是舉棋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