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的內容很簡單,加起來也就寥寥幾句話,但卻在曹營之內掀起了滔天巨浪。
“孫堅自江夏出兵,舉兵七萬餘,已攻克宛城,兵鋒直逼許昌,望速援!”
孫堅動了!在這曹、袁對峙的關鍵時刻,孫堅竟然舉兵北上。
早在原本的曆史之中,小霸王孫策便有意在袁曹相爭的時候插一腳,發兵攻打許昌。隻可惜還沒等孫策起兵,他便在一次行獵的過程中被許貢的三名門客伏擊,身受重傷,沒過多久就亡故了。
然而現在的江東之主是孫堅而非孫策,孫堅性格雖然和孫策一樣剛猛,卻不似孫策那般輕狂暴躁。在統合江東大族的過程中,孫堅恩威並濟,而並非一味單靠殺戮為主。雖然說江東士族如今大多數並未歸心於孫堅這個外來戶,對其還是采取陽奉陰違的態度,但是明著反對孫堅的人已並不多,更不用說有誰會派遣刺客去謀刺孫堅了。
就算有刺客想要行刺孫堅,也是件殊為不易之事。畢竟孫堅周圍保護重重,難有機會下手,孫堅本人也不會像孫策那樣,在狩獵的時候一個人都不帶,獨自跑到什麼偏僻的地方,白白送給刺客動手的機會。
如今江東雖然還未徹底平定,但大體也算是在孫堅的掌控之中了,唯一較大的問題就是山越人的動亂。不過北方兩雄相爭,這對孫堅來說是最好的機會,他可不想因為山越之事而白白錯過問鼎天下的良機。於是在留下一些兵馬歸大將賀齊統領,以抵禦山越之後,孫堅親自掛帥,以長子孫策、中郎將周瑜為副帥,程普、韓當、黃蓋、太史慈、周泰等人為將,起兵七萬,從去年所占領的江夏出發,北上攻曹。
在江東軍的猛攻之下,曹軍南方的屏障宛城很快就被攻克。在攻下宛城之後,江東軍還剩六萬之眾,當下毫不停留,立馬直奔許昌而來。
此時許昌的守將乃是曹仁,徐榮、李典、於禁為副,荀彧、賈詡為謀。然而盡管曹仁可以算得上是曹操帳下排名前五的重將,徐榮、李典、於禁皆是當世之良將,荀彧、賈詡乃是絕頂謀臣,可架不住許昌守軍總共隻有不到兩萬啊!再說,敵軍之中的孫堅、孫策、周瑜、太史慈、周泰等人,哪一個拉出來比許昌城裏的那些文臣武將名頭小了?
許昌城雖是大漢朝如今之國都,可原本並算不上什麼大城,而是在迎入天子之後才逐步修繕擴大的。此時許昌城雖然已建得頗有規模,可論城池之堅固,較之於天下其他之堅城來說仍舊相差甚遠。
所以說,兩萬對六萬,想要守住許昌難度著實不小,情勢岌岌可危!
此時曹操正和袁紹對峙,原本局麵就好不到哪裏去,如今孫堅再插這麼一腳,可謂更是雪上加霜。如若許昌城不幸被孫堅攻破,那麼曹操數年以來的心血和努力將全部付之一炬。
那樣的話,當真是萬劫而不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