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麵兩千騎之中,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麵的是一名軍侯。夏侯淵駕馬衝到其麵前,連看都不多看對方一眼,手起槍落,便刺對方於馬下。
區區一個軍侯罷了,根本不值得讓自己的目光在其身上聚焦片刻。
夏侯淵身後的騎士們也紛紛殺至,揮舉起手中的兵器刺向前方。
一時之間,哀嚎聲和喊殺聲四起,不過放眼望去,竟是袁紹軍中的騎士傷亡落馬者較多。
怎麼可能!看到這樣的結果,王門驚得下巴幾乎都要掉下來了。
其實這一千騎兵人數雖然不多,但他們有兩項其他騎兵絕對沒有的寶貝——馬鐙和馬掌。
這兩項東西,是高順在去年鼓搗出來的。
漢末已經有了單邊鐙,但雙邊馬鐙的出世仍然可以起到驚世的作用。單邊馬鐙鐙革很短,所起到的作用隻是讓騎士能更為方便地上馬而已,等騎士坐上馬背之後便不再踏蹬。而高順所獻上的雙邊馬鐙加長了鐙革,能讓騎士在馬上很好的支撐起自己的身形,即使做出一些誇張的動作也不必擔心有墜馬的危險。
大多數騎兵很少有用長兵器作為武器的,原因就是他們要通過一隻手駕馭馬匹穩住身形,從而很難在騎馬的時候同時騰出兩隻手控製長兵器。而雙邊馬鐙的出現,則可以很好地改善這個問題,以至於騎兵使用長兵器不再是空想。
馬掌,又稱馬鐵,為古羅馬人所發明,據說在公元前一世紀甚至更早的時候就已經誕生了,不過至今仍還未傳入中國。馬掌的作用是能夠很好地保護馬匹的蹄掌,延長戰馬的使用壽命。
穿越到三國,不拿出個馬鐙馬掌之類的東西怎麼好意思?這兩樣東西鍛造都不難,在高順的示意下,許昌城內的鐵匠很快就做出了實物。
不過這兩樣東西雖然隻是小玩意兒,但對於騎兵的發展則是有著切實的推進作用。當高順將這兩物呈於曹操的時候,曹操那叫一個高興啊,當場笑得直合不攏嘴。
“有此好物,待吾擊敗袁紹之後,何愁不能組建一支虎豹之騎!”
曹操對得到馬鐙和馬掌而興奮不已,對高順的才能更是重視。
高順擅於統兵、武藝高強、文采翩然,原本曹操認為自己對其已經是萬分看重了,可等到其將馬鐙馬掌獻上的時候,曹操才發覺自己似乎仍然沒有完全看透高順其人。
而現在,這匹配了馬鐙馬掌的一千騎兵正在敵軍軍陣中進行著激烈的廝殺。馬鐙的優勢雖然談不上得天獨厚,但也絕對是獨一無二了。如果王門五千騎兵大舉壓上,這一千人還真做不到以一敵五,可麵對兩倍於己的敵軍,以一敵二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誠然,曹軍的騎兵隊注定會有傷亡,可對麵袁紹軍的騎兵隊傷亡比例更甚。
交戰沒片刻工夫,曹軍騎兵隊損失七十餘騎,而袁軍騎兵隊已經足足折損了超過兩百騎。
接近一比三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