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恐有伏兵。”賈詡思索了一會,也愣是沒想明白什麼,最終隻是吐出這六個字。
空城計嗎?聽賈詡這樣說,高順也難以決斷。
“將軍,出兵吧。”而一旁的夏侯蘭已按耐不住,向高順進言道,“無論宛城守軍想搞些什麼花樣,可他們無論人數還是戰力都遜於我軍,我軍隻要做好防備,縱其有詐,又有何懼?”
夏侯蘭是典型的好戰分子,見到有作戰立功的機會又怎會放棄,此時自然竭力勸高順進攻。
然而夏侯蘭說的或許不全對,但也有一定道理,至少以當前的形勢而言,這實在是一個天賜良機。如果忽視此次機會,自己恐怕就真的難以攻克宛城了。
所謂天授不取,反受其咎是也。
高順又詢問其餘諸人,樂進、曹昂主戰,而於禁則表示不宜輕舉妄動。
於禁性格沉穩,故而不願輕動。而樂進雖與於禁同列五子良將,但作戰勇猛,敢於冒險,因此主張趁此良機發動攻勢。曹昂此次是受曹操委派,進入軍中曆練,但受身份所限自始至終都沒有什麼能夠表現的機會,作為自己的初次參戰,曹昂自然不願兩手空空地回到許昌,所以同樣希望能獲得一個立功的機會。
考慮再三,高順最終作出決定:攻擊!
“通令全軍,止住退勢,後軍改前軍,攻向宛城!”計議既定,高順便絕不會含糊,當即下令道。
對於高順的進攻命令,賈詡並未進行勸止。雖說事出反常必有妖,宛城突然城門大開實在不合情理,但不知為什麼,賈詡就是有種隱約的感覺,覺得高順此去,必將大獲全勝。
士兵們持續作戰一日,此時早已疲乏不堪,退兵已經退到一半的時候,卻又忽然聽得重新整備再度攻城的命令,很多人都不禁生出了怨言。好在曹軍軍紀嚴明,上令下達,倒也行動有序,沒有任何混亂。
大軍很快就調了個頭,再度向宛城開拔而去。
可惜自己此戰沒有騎兵,否則衝鋒的速度便能大大加快,如果敵方真的有什麼詭計也能迅速撤退,對此高順不僅在心底暗暗歎息著。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曹操此時還沒統一北方,戰馬的儲備並不是很充足,至於那戰力強絕的虎豹騎如今更是連個影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戰馬的分配自是嚴格控製,高順此行是攻城戰,需要騎兵作甚?曹操自也不會安排騎兵與他。
高順等將領固然有馬可騎,可他們也絕不會將自己和身後步陣之間的差距拉得太大。
三百餘步的距離談不上有多遠,但靠雙腿跑過去還是要花上一些時間的。在進軍的過程中,高順唯恐城門會突然關閉,不過好在這純粹是他無謂的擔憂,等到臨近城門十丈左右的距離,宛城城門依舊洞開,沒有絲毫關閉的跡象。
而城門附近的景象,更是幾乎驚掉了高順的下巴。
隻見一老一少兩人正在死鬥,細看之下,那二人竟赫然就是黃忠和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