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辰到,文會正式開始。
此次文會,由荀悅、楊彪、陳紀三位頂級名士擔任評審,無論是誰,隻要在此次文會中有所表現,恐怕都能獲益不少。即使談不上名動天下,但其名聲至少也可傳遍司隸、兗州等地了。
荀悅作為主辦者,頒布了此次文會的主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此為題,寫一篇賦。
紙筆早就準備好並派發給諸人,此刻眾人得題之後,皆俯首苦思,準備行文。
高順一見到這題目,就決定好了剽竊的對象。沒錯,就是《洛神賦》
“哼哼,待會我就把《洛神賦》給抄出來,看不把你們一個個都嚇死。”高順心中不無得意地想著。
隻不過高順雖然早就做好了打算,但表麵上還是要先做出一副沉思狀,等到大夥陸陸續續都開始動筆了,他才開始了自己的寫作。
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高順在心中默默地背誦著。呃,不對,黃初?那可是距今數十年後的年號了。嗯,這裏就改為初平四年,反正那時候正好是自己隨曹操迎獻帝入許,曾到洛陽去過,時間上吻合,“朝京師,還濟洛川”雖然有點勉強,但也說得過去。
可是寫著寫著,才發現問題是越來越多了,事情完全不像自己最初想的那麼簡單,抄篇東西出來就完了。《洛神賦》中生僻字幾多,高順前世因為對曹植和甄宓感興趣,特意背誦過《洛神賦》,或許還能將全文默寫出來,可穿越以來,至今都數年未曾會想過這篇文章了。如今寫來,竟有舉步維艱之感。
“越轘轅,經通穀”裏的這個“轘”字怎麼寫?
“爾有覿於彼者乎”裏的這個“覿”字怎麼寫?
“爾乃眾靈雜遝”裏的這個“遝”字又怎麼寫?
高順隻感到自己的頭都要大了。除了一些字他不知如何寫以外,對於整篇文章中的一些句子,他的印象也已變得模糊。
“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這兩句句子,究竟是哪一句在前,哪一句在後?
頭疼啊!
正在高順苦思冥想,為之痛苦不已的時候,第一位交卷者出現了。
交卷者是一個很年輕的少年,看年紀比楊修和荀年都要小一些。
荀悅顯然並不認識眼前這位少年,見來人如此年輕,他也是微感吃驚,問道:“敢問姓名?”
少年微微一笑,極為有禮地答道:“末學後進,河內司馬懿是也。”
也是虧得高順把所有精力放在回想文章片段上麵,根本沒有聽到荀悅和司馬懿之間的問答。否則如若讓他聽到“司馬懿”這三個字的話,一定會把全部注意力轉移到這位三國中後期第一梟雄的身上。
河內司馬氏,稱得上是僅次於荀、陳的望族。對於司馬懿之名,荀悅也略有耳聞,似乎是司馬氏後輩中的佼佼者。此時取文一觀,荀悅臉上也露出了讚歎的神情。整篇文章雖然算不得出類拔萃之作,但觀對方的年紀,估計也就十六七歲的模樣,能寫到這種程度已經相當不錯了。
又過了一會,荀年、陳群以及其他文士也陸陸續續地將自己的作品遞交上去。荀悅等人在作評的時候多是呈捋須微笑狀,雖然大多數文章質量都很優秀,但要說格外出眾,令人過目難忘的佳作卻還遲遲沒有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