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到達曹軍前一裏之處時,勒住了座下戰馬,高聲對曹操喊道:“關某聞曹司空麾下盡是虎狼之師,故特來邀戰,不知曹司空敢接戰否?”
邀戰?怎麼,關羽還想靠著彭城內的守軍,和自己一決死戰不成麼?
“敢問將軍,汝想如何戰?難道是以一己之力,獨鬥我身後五萬大軍麼?”說實話,曹操對關羽頗為欣賞。自從對方在汜水關下溫酒斬華雄之後,曹操就一直幻想著能將其收入麾下。
“一者鬥陣,二者鬥將。”關羽毫不含糊地說道,“鬥陣者,你我各出一千人廝殺。鬥將者,操司空則可遣麾下任意一將,與關某本人廝殺。”
曹操微怔,他沒想到關羽打的是這種主意。關羽如此作為的目的他當然清楚。大軍壓境,城內守軍的士氣自然不會高,關羽是想通過這兩場鬥陣鬥將之局,先在一千士兵間的交戰之中小勝一場,再由其本人出馬斬殺自己麾下一員將領的話,恐怕彭城之內的守軍,其士氣將是立馬上升數倍吧。
“好,我應了!”不過對於關羽的約戰,曹操也沒什麼拒絕的理由。雖然己軍軍勢強盛,但彭城之內終究有著一萬人之眾,強攻的話必然也會有所損失。而曹操所信奉的原則就是竭盡一切所能將損失減小到最少,關羽要求鬥陣鬥將,正合了自己的心意。論鬥陣,曹操相信以一千士兵的軍勢而言,天下間恐怕少有人是陷陣營的對手。論鬥將,關羽雖然神勇,但自己帳下趙雲、許褚、典韋等人也絕非泛泛,雖說不能保證戰勝對方,但拖一個平手是沒什麼問題的。要知道,關羽在劉備軍中,那就是宛如神靈的存在。如果自己軍中能有實力與其不相上下的大將,定然會讓彭城守軍感到不安。如此一來,這兩場約鬥一勝一平的戰績,便能使得彭城守軍的士氣再跌一個檔次,讓自己能更為輕鬆地奪下彭城,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如果不是關羽離己軍還有一裏的距離,其若後逃自己未必追趕得上的話,曹操早就下令把關羽擒過來,一了百了,省得麻煩了。
既然作下約定,那麼第一場鬥陣很快便已開始。高順自從曹操答應約鬥之時起,就已早早作好準備,他很清楚,千人規模的對戰,曹操所派遣的必然是自己的陷陣營。此時等到曹操一聲令下,他便立即率著一千名陷陣營軍士出列於曹軍陣前,靜候著敵軍的出現。
很快,敵軍一千人也已出列。令人意外的是,敵軍的統帥竟然不是關羽,而是一個年齡和高順差不多,同樣在二十五歲左右的年輕將領。
“末將陳到,奉關將軍令,率白眊兵出戰!”
或許陳到這個名字對於曹營其他人而言,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家夥罷了。可當高順聽到“陳到”這二字時,心中卻是一凜。熟知原先曆史的高順可是很清楚,眼前這個陳到的才能絕不能小視,他在蜀國最終擔任上征西將軍的高職,名位與趙雲相匹。至於陳到所統轄的白眊精兵,更是整個蜀國位列第一的精銳部隊。
諸葛亮在寫給其兄諸葛瑾的信中曾這樣提及:“到所督,則先帝帳下白眊,西方上兵也。”
這句話翻譯成白話即是:“陳到所統領的,乃先帝帳下的白眊兵,是西方(蜀國)最精銳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