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袁紹的心思(上)(2 / 2)

而正在這時,傳來了漢獻帝出逃長安的消息。袁紹手下的謀士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以田豐、沮授為代表,他們鼓動袁紹及時派兵西向,迎接天子,並挾天子遷都至鄴城,從此便可掌握號令天下之權。另一派則是以郭圖、逢紀為代表,他們對迎接天子入鄴一事表示強烈反對,表示奉迎天子無疑是自縛手腳,今後一舉一動都要受天子束縛,遠不如現今來的逍遙自在。

兩派爭得很激烈,誰也說服不了誰。田豐、沮授他們雖然目光高遠,但言辭上的辯論卻實非其所長。而郭圖、逢紀擅於舌戰,此次明明是他們站在沒理的一方,但憑著三寸之舌,他們卻能硬攪出幾分歪理來。袁紹其人少決斷,見兩派吵得甚凶,便猶疑不決了。其實曹操在奉迎天子入許之前,身邊也並非沒有反對的聲音,隻不過曹操個性果決,當斷則斷,而不是像袁紹這般陷入兩難的境地。

最後,還是郭圖的話打動了袁紹:“今主公已得玉璽,難不成還打算歸還天子不成麼?”

是啊,這句話說到袁紹心坎上去了。眼下袁紹雖然還沒有什麼僭越的想法,可是要讓他就這樣白白地將手中的玉璽交還回去,他當然也是不願意的。如果說組織反董同盟時,袁紹心中對大漢朝還有些忠誠感的話,那麼到了如今如今諸侯割據、天下早就亂成一鍋粥的局麵,又有幾個人會將那些僅剩無幾的忠誠給保留下來?即便有,袁紹肯定也不可能位列其中。

如果將天子接到鄴城,手中的玉璽是給他還是不給他?交上去吧,自己心有不甘,藏在手中吧,那豈不是明擺著告訴大家,這個皇帝小兒自己是壓根不放在眼裏的。

所以,天子不能迎!

可等到曹操將天子迎入許昌之後,袁紹就立馬後悔了,而且那悔得叫一個厲害啊。看看那曹孟德是怎麼做的,天子在其手中完全就是一個發號施令的工具而已,而且別人還無法對此說什麼,因為曹操對天子那真的叫一個好!無論是曹操麵君時的態度,還是他對天子日常的一應供奉,都好得讓人挑不出什麼刺兒。

所以,袁紹悔之莫及。早知道,自己就把天子給迎過來了。不就是玉璽嘛,還就還唄,反正皇帝不過是一個道具耳,玉璽在他手中和在自己手中,有什麼區別?

正在袁紹考慮要不要發兵,幹脆一舉從許昌把皇帝搶過來得了的時候,天子詔令到,封袁紹為大將軍,領鄴侯。袁紹受詔之後,心中不禁為之大樂,要知道曹操自封不過為車騎將軍,而自己卻被授為大將軍。這顯然是曹操的意思,他向自己示好來了!

既然自己的身份地位都高過曹操,那麼發兵一事就算了吧。畢竟北方也隻是剛剛平定,如今攻打兗州並不是什麼明智的抉擇。

可正是在這種時候,曹操揮大軍往攻徐州。徐州牧劉備自知無力單獨抵抗曹軍,遂派遣孫乾為使,請求袁紹或派援軍相救徐州,或遣大軍攻入兗州,以作圍魏救趙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