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今,得到天子詔令的曹操正與其手下眾文武聚在一起,共同商議長安兵亂,漢帝出逃一事。
“當今天下不幸,皇室衰微,奸佞橫行。李郭惡賊,竟敢於都城交兵,令聖上蒙難於朝堂之中,實屬罪無可赦!”曹操跪坐於上首,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麵帶悲戚地說道,“現下聖上令我率兵討賊,匡扶皇室,還天下以正道,諸位可有何高見?”
“昔晉文公迎周襄王,各地諸侯無不服從。漢高祖為義帝發喪,而天下英雄悉數歸心。今天子蒙塵,主公正應於此危難之時首倡義兵,奉天子以令不臣,如此曹公即眾望之所歸矣,此乃不世之略也。此時若不早圖,如有他人率先領軍營救天子,則悔之晚矣!”最先開口的是荀彧,在曹操帳下諸謀士之中,荀彧無疑是最對漢室忠心的那一個。在這個亂世之中,不少有識的能人智者都能看出漢室已是大廈之將傾,沒有任何挽救的可能了。以荀彧的眼力,他不可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但他偏偏不願放棄,就是要矢誌不渝地致力於光複漢室的理想。可以說,他投奔到曹操帳下,就是希望曹操能扶起這座遲早要倒塌的危樓。而如今大好時機已然擺在眼前,隻要揮兵西向,消滅李、郭二賊,在曹操的扶助下,漢室說不定真會等到再度中興的那一天,荀彧怎麼會不抓住機會,當下自是竭力勸說曹操起兵勤王。
“可是,我才剛剛把呂布趕出兗州,如今兗州境內還不是很穩定,萬一我率軍外出,又有其他諸侯趁此時機領兵犯我兗州,那該如何是好?”可以看得出,曹操對於討伐李傕、郭汜還是有著很大興趣的。現在他還不是日後那個位高職重的權臣,漢室在他的心中仍舊頗有分量,對於李、郭二人一個劫掠皇帝、一個劫掠公卿們的做法,曹操自然是感到怒不可遏。隻不過,上一次呂布趁自己不在偷襲兗州的教訓實在是太深刻了,而此次如果出兵,所要麵對的可是李、郭二人手下的十餘萬兵馬,難度比上一次征徐州還要大上一些,要是又有誰整天沒事惦記著自己的老家,趁自己率軍外出的時候在後方這麼鼓搗一下,這滋味可頗不好受啊。
“主公盡可放心。”這次開口的是郭嘉,隻見他侃侃而談道,“上次徐州之征,隻不過是諸侯之間的私鬥。而此回主公若決定出兵討伐李、郭二賊,則是奉天子詔前去勤王,如果有誰膽敢趁此時覬覦兗州,則可視其為忤天子詔,助李、郭等賊為惡,為大逆不道之賊是也!屆時主公若得以扶助天子,則可以天子之名詔令天下忠義之士,群起而討之也!”
曹操眼中精光一閃,郭嘉的這番分析合情合理,細致入微,最重要的是說到了點子上,將自己的後顧之憂盡數排解。
“奉孝之言甚善,我意已決,起精兵五萬,討賊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