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社會生活的嗎?詩歌作為文學基本樣式之一。它最集中、精煉、概括地反映社會生活,充滿作者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象。語言比散文更凝煉、和諧,具有強烈的音樂性,鮮明的節奏和韻律,除散文詩外,一般分行排列。詩歌是原始的文學樣式,產生於勞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曆史,並分化出其他文學體裁:從抒情詩的發展中產生散文,從敘事詩的發展中產生小說,從敘事詩和抒情詩的綜合中,產生詩劇,從詩劇的發展中產生話劇。在中國古代,詩和歌有別,詩供朗誦,歌是歌唱的;現在詩和歌都統稱為詩歌。詩歌從性質上可分為抒情詩、敘事詩、哲理詩,從形式上可分為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歌謠等;從押韻上又分為有韻詩和無韻詩。中國的詩歌又可分為舊詩和新詩,舊詩包括古體詩和今體詩。
我國是詩歌之邦,有著極為豐富的詩歌遺產,最早出現的詩歌總集《詩經》,以及楚辭、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唐詩、宋詞、元曲等等,構成了我國詩歌悠久而光輝的曆史。
[我還想知道]
詩歌源於原始人的勞動呼聲,起初和音樂、舞蹈結成三位一體,以後才漸漸獨立起來,是各類文學中最早出現的文學樣式。
哲理詩是指一種凝聚著詩人哲理思想的一種詩歌。它內容深沉、含蓄、雋永、抽象的哲理往往寄寓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
小說是借助虛構與想象廣泛地
反映社會生活的嗎?小說是與詩歌、散文、戲劇文學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中國小說最早的起源,是上古時代的神話傳說。我國古代小說的形成與發展晚於詩歌,是隨著城市商業和手工業的興起和繁榮而發展起來的。到了唐代“始有意為小說”(魯迅語)。小說的基本特征是以對人物、情節和環境的具體描繪,借助於虛構與想象,廣泛地多方麵地反映社會生活。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它可以不受時間、空間和真人真事的限製,自由地運用各種表現手法,靈活地轉換敘述角度,通過對人物的語言、行動、外貌、心理活動以及自然景物、社會環境的描寫來深入細致地刻畫形形色色的人物性格,完整、充分、具體地展現一定時代的社會風貌和時代精神。小說的分類就題材的時代性而言,有曆史小說、現代小說等;就題材的內容而言,有戰爭小說、科幻小說等;就語言形式而言,有白話小說、文言小說等。通常根據作品的篇幅長短、容量大小,以及結構方式的不同,分為長篇、中篇、短篇三類。我國古代小說具有悠久的曆史和優良的傳統。從魏晉南北朝的誌怪小說和誌人小說,到唐人傳奇、宋元話本、明清小說,組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絢麗多姿的藝術長廊。“五四”以來,以魯迅為開山祖的現代小說,更是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我還想知道]
小說從內容性質可分為戰爭小說、愛情小說、科幻小說、偵探小說、曆史小說、傳記小說等。
魯迅稱《西遊記》、《封神榜》、《三寶太監西洋記》為“神魔小說”。
散文的內容和表達方式
因種類不同而不同嗎?散文側重於直接表達作者的生活感受,注意於主觀的抒寫,是一種長於抒發感情的文體。其主要特點就在於“散”。無論從內容的豐富多采到篇章的錯落有致,以及遣詞造句的不受音韻的限製,都體現出這個“散”字。所以,散文適宜於直接表達作者獨特的思想感受,自由地抒發心中的激情,具有一定的詩情畫意,迅速及時地反映我們時代絢麗多姿的鬥爭生活。
根據內容和表達方法的不同,散文一般可分為兩類:
一是敘事散文:側重於敘事寫人的稱敘事散文。它主要通過敘述事情的經過和描寫人物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揭示事物的本質。
二是抒情散文:側重於抒發感情的稱為抒情散文。它或則托物言誌,因事緣情,借景抒情;或則直抒胸臆,以此來激起人們的愛憎,鼓舞人民的革命鬥誌,感染和教育讀者。
這兩類散文有時也很難區別,有的敘事散文有強烈的抒情味,而在抒情散文中也離不開具體的敘事、寫人、狀物、寫景,它們不過是有所側重罷了。
[我還想知道]
散文也和詩一樣,很講究意境的創造。散文意境的有無與高低,決定著散文的成敗和得失。
散文的結構是散與不散的辯證統一。散文貴“散”。同時,散文結構又忌散。散文的散不是漫無邊際,雜亂無章的散,在畫麵與畫麵,部分與部分之間,盡管有跳躍性,但細細琢磨,卻具有內在聯係,有著嚴密的連貫性,妙語如珠的篇章中有一條穿珠的線貫串始終嚴謹而統一。
雜文的特點是兼有評論性
和文藝性嗎?雜文是一種短小活潑的文藝性政論。根據雜文兼有評論性和文藝性的特點,也有人稱它是一種議論性散文。雜文可以議時論事,有深刻的評論鋒芒,有某些政論的特點;同時,又可以敘事、描寫、抒情,具有文藝作品的基本特征——形象性。具體說來,其特點有:
感應敏銳,反映迅速。雜文是一種反映像“神經”一樣敏銳,感應像手足一樣迅速的“戰鬥武器”。
論爭深刻,邏輯嚴密:雜文應該注重論爭。所謂論爭,就是具體分析,講清道理,有嚴密的邏輯性。
形象豐富,文學性強:雜文的議論說理與一般的政論文是不同的。它往往把抽象的議論同生動的敘述、形象的描寫、飽滿的抒情結合在一起,使文章形象豐富多采,具有文學“移人情”的藝術感染力。
短小精悍,靈活多樣:雜文篇幅短小,文字精煉,一般隻有幾百字,千把字,但它形式不拘,手法多樣。體式有短評式的、雜感式的、小品式的、隨筆式的、絮語式的等,筆法則可以歌頌,可以諷刺;或者作中胄的規勸,戰鬥的抒情,總之,隨手拈來,涉筆成趣。不拘於成法,不落於老套,形成絢麗多采的雜文風格。
[我還想知道]
雜文要在短小的篇幅裏藝術地表現一個深刻的主題,必須在選材和立意上下一番工夫。
雜文內容的特點是雜,但不是胡亂的堆砌,而是有一個合理巧妙的布局,組成一個嚴謹完整的藝術整體。雜文的結構要放得開,收得攏,有起伏,見波瀾,跌宕多姿。
詞的特點是當詞牌創造出來後
詞人隻需填詞即可嗎?在我國文學史上,宋詞與唐詩地位相當,從詞體上說,宋詞又有婉約派和豪放派之分。
詞,文體之一。亦作“辭”。產生於唐朝,繁榮於宋朝。唐李白作了《清平調》、《憶秦娥》等詞。
詞又稱“詩餘”、“長短句”、“填詞”,詞的特點是當詞牌創造出來後,詞人隻需填詞即可,因此詞的曲調、字數、韻律都是一定的。詞按詞調的長短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3種。詞,婉轉流暢,是為歌唱而作。
小令的詞牌名有[漁歌子]、[如夢令]等;中調有[蝶戀花]、[破陣子]等;長調有[滿江紅]、[水調歌頭]等。
婉約派以李清照、秦觀為代表。女詞人李清照的名篇有《如夢令》、《醉花陽》等。豪放派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北宋蘇軾的詞豪放英發,如《念奴嬌·大江東去》、《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南宋辛棄疾的詞奮發激越,如《菩薩蠻·書江西造壁》等。並通常以婉約為正宗,以豪放為變體。
在蘇軾以前,宋詞主要是豔詞,是蘇軾對詞做了徹底的修改,使詞離開了花間小徑,進入了廣闊的人生和社會。
[我還想知道]
柳永的詞在宋初很有影響,可以說有井水的地方,就能聽到柳永的詞。
愛國將領嶽飛寫的著名的一首詞《滿江紅》,氣勢磅礴,蘊含其中的感情是悲憤激昂。
唐詩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高峰嗎?
唐詩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高峰,而唐詩的高峰,出現在盛唐和中唐。
唐詩大部分是格律詩。所謂格律詩是指在格式和音律上有嚴格規定的詩歌。唐代稱為“近體詩”、“今體詩”,根據句數不同,可分為絕句、律詩、排律三種,它們又可以分為五言、七言兩種。唐代詩歌按題材可分為山水詩、邊塞詩等。山水詩是通過描寫山水景物來抒發作者情思的詩。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王維《終南山》。邊塞詩是以邊塞戰事為題材的詩,它一般歌頌衛國殺敵的將士,慨歎戰爭的艱苦殘酷,反映士卒的思想感情。岑參、高適、王昌齡等都是邊塞詩人的傑出代表。
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也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詩人,李白的詩華美飄逸,豪邁奔放,雄闊磅礴,如《早發白帝城》、《將進酒》等。杜甫的詩沉鬱雄渾,細膩真摯,如《兵東行》、《春望》等。
韓愈和白居易是中唐詩人的代表,韓愈的詩追求雄奇,結構像散文,而白居易的詩則通俗淺顯,長於諷喻,如《賣炭翁》。
[我還想知道]
有很多詩人從小就表現出有作詩的天賦,如“初唐四傑”10歲前均能作詩,駱賓王7歲時寫的《詠鵝》,至今被人們廣泛而興趣地談論著。
李白被譽為是“詩仙”,杜甫為“詩聖”。在《全唐詩》一書中,唐朝就有2300多個詩人近5萬首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