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完顏亮集結了六十萬大軍,號稱百萬雄師,揮軍南下,進攻南宋。臨行之前,完顏亮放出豪言:“此次出征,多則一百天,少則一個月,必可蕩平南宋!”
宋高宗得知後,嚇得魂不附體,立即集合大臣商議,準備浮海避敵。所謂浮海避敵,就是拋下百官,丟下百姓,自己乘著大船,躲到海上去。他還下了一道手詔,寫著:如果敵人殺來,就讓百官各自散去!這意思很明顯,敵人來了,大家就都各自逃命吧!
宰相陳康伯看到了高宗的手詔,心中大怒,他自作主張地把高宗的詔書燒掉,然後去找皇帝理論:“陛下,百官怎麼可以遣散,如果大家都走了,還有誰來保護您,保護百姓呢?臣懇請陛下,發奮振作,與金兵盡力一戰!”
聽了陳康伯這番話,宋高宗稍稍鼓起了點勇氣。他派身邊一個叫虞允文的大臣前往采石磯(位於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犒勞守軍,並且讓前線官兵做好準備,以全力抵抗金兵。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南宋守軍統帥王權是個貪生怕死之輩,他聽說金國大軍要來,急忙率軍撤退。完顏亮大喜過望,立刻率軍向采石磯挺進。
宋高宗聽說王權不戰而敗,非常憤怒,立刻改任李顯忠為將軍,前去統領王權的部隊。
然而,就在換將的空隙,金國大軍已經步步逼近了。在采石磯駐守的宋軍,因為沒有主帥,都無精打采地坐在道路旁,連戰馬的馬鞍和身上的盔甲都摘了下來,一副聽天由命的樣子。
此時,虞允文正好到采石磯,他看到將士士氣低落,心中十分著急。士兵們看見朝廷命官前來,才勉強起身,馬馬虎虎地行了禮。
而在河對岸,完顏亮身穿金甲,登上了剛剛築起的高台,殺馬祭天之後,下達命令:全軍渡江。先到對岸者有重賞!
這時,完顏亮身邊一位將軍勸阻道:“陛下,宋軍戰艦龐大,且行駛如飛,我軍船艦不僅小,行駛速度也不及宋軍,水戰恐怕不是我們擅長的。依我之見,渡江不可操之過急啊!”
完顏亮勃然大怒,說:“你當年南下討宋,打得趙構(即宋高宗)逃到海島之上,難道當時有大船麼?”說完,他立刻揮動紅色令旗,指揮著數百艘戰艦向江對岸駛去。
南宋守軍此時麵麵相覷,逃跑吧,很可能會被金兵追殺,迎戰吧,又無主帥統領。虞允文心想再等李顯忠來,肯定來不及了。於是,他大聲對守軍將士說:“我是奉朝廷旨意,來此勞軍的,各位將士隻要勇猛作戰,為國立功,我一定稟告朝廷,論功行賞!”一聽這話,兵將們心中頓時湧出一股豪氣:“大人如此忠勇,我們這些行伍出身的人,必然會與金兵誓死一戰!”
虞允文正要安排全軍抵抗,身邊的人偷偷拉他的衣角,悄聲說道:“大人,您受命勞軍,並不是受命督戰啊!如果戰鬥失敗,您豈不是要受朝廷責怪?”
虞允文大怒道:“金兵入侵,國家危在旦夕,我們怎麼還能逃避責任!”說罷,他立刻下令,岸上的騎兵和步兵分開排列,全軍擺好陣勢,江麵的宋軍戰艦被分為了五隊,一隊在江中,兩隊停泊在東西兩岸,另外兩隊則埋伏在岸邊,作為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