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的兩個問題,都是梅森先生親身經曆的。上天既賦予梅森先生音樂和演說的才能,同時又賦予他不屈不撓的精神,所以他雖在這兩種悲慘的情形之中,卻從沒有過自暴自棄的念頭。雖然在這兩種情形之中,他也曾有過失望,這正如一個人傾盡所有投資於一家工廠,等到工廠要開工的時候,正與保險公司洽談的過程中,忽然半夜被人喚醒,他所有的一切都在半夜的火焰裏化為灰燼的情形一樣。
但是,自憐是於事無補的,在這時候,他得到了在小時候曾經發生過的一件事情的幫助。他在幼小的時候,他母親先患傷寒,繼之患肺炎,最後又患腦膜炎。醫院和醫師的記錄可以證明在醫藥史料之中,他的母親所經過的昏迷狀態算是時期最長久者之一。他希望母親醒過來,認得他,可母親一直沒有知覺。有一天晚上,父親先後請來了幾位醫師,都說母親的病無望了。將近半夜的時候,他們的家庭醫師告訴父親說,母親的生命維持不到天亮了,讓父親預備後事。他聽到這悲慘的消息哭叫一聲,跪在父親的腳邊,抱著他的踝骨哭了起來。他的父親立即抱起他來,要他站著,父親看見他站也站不住隻是哭個不休,於是正色望著他,對他說道:“兒啊,這是人類不得不勇敢地站起來去對付的困難事件之一。”
梅森先生在兒童時期,父親曾有多次對他加以體罰,想給他生活上的教訓,但是,在他一生所受到父親的許多積極的教訓之中,無過於在母親的性命垂危的那夜所得到的。
隔了13年,他被汽車撞壞了雙手,對於他理想中的前途完全絕望,他的心不知不覺回到了母親臨危的那夜裏,竟忍不住哭了起來。但是他的耳朵裏忽然聽到父親的聲音:“兒啊,這是人類不得不勇敢地站起來對付的困難事件之一。”
多少年以來,梅森先生到處演說,到處播音,他曾遇到了很多的男女老少來他這裏暢談他們的不幸和悲傷,其中有許多人說:“實在沒辦法了,我隻得預備自殺!”但是,真的沒有辦法了嗎?事實上不過甘心自棄罷了!掀掉這個自我憐憫的假麵具你會發現:還有一個比自己想象中更堅強的自己。
如果不能改變手裏的牌,
那就改變出牌的方式
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陶行之
強者靠自己,弱者靠同情。怨天尤人實在於事無補。怨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卑導致的,人生而不平等,如果隻是一味抱怨自己為什麼生在一個普通人家裏而不是一位高官或富商的子弟,那麼他永遠也不會有什麼出息。一個人平常總會因為自身條件的限製遇到不順心的事,一味為此生氣,不如承認現實,並賭一口氣去改變這一現實。一個小男孩晚上與家人一起玩牌,連續幾次抓的牌都很差,結果全輸了,於是,他開始抱怨自己手氣不佳,運氣不好。這時,男孩的母親突然停止了玩牌,她嚴肅地對小男孩說:“無論你手中的牌怎樣,你都必須接受它,並盡最大努力玩好自己的牌!”小男孩望著母親那嚴肅認真的麵孔,愣了愣神,隻聽母親接著說道:“人生也是如此,上帝為每個人發牌,你無法選擇牌的好壞,但你可以用好的心態去接受現實,並竭盡全力,讓手中的牌發揮出最大的威力,獲得最好的結果。”
從此以後,小男孩一直牢記著母親的這番教誨,他不再抱怨自己的命運,而是以良好的心態去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挑戰。就這樣,他從得克薩斯州的農村默默無聞地走了出來,一步步成為陸軍中校、盟軍統帥、美國總統。
這個小男孩,就是美國第32任總統——艾森豪威爾。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越是在逆境之中,越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為自己賭口氣——這是你的唯一出路。福勒是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一個黑人佃農七個孩子中的一個。他從5歲時就開始勞動。他在9歲之前,就以趕騾子為生。這並不是什麼特殊的事,大多數佃農的孩子都是很早就參加勞動的。這些家庭認為他們的貧窮是命運安排的,因此,他們並不要求改善生活。
小福勒有一點和他的朋友們不同,他有一位不平常的母親。他的母親不肯接受這種僅能滿足糊口的生活。她時常同福勒談論她的夢想,她告訴福勒:他們不應該貧窮,他們的貧窮不是由於上帝的緣故,而是因為他父親從來就沒有產生過致富的願望。這個觀念在福勒的心靈深處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決定把經商作為生財的一條捷徑,他選定經營肥皂。他挨家挨戶推銷肥皂達12年之久。後來他獲悉供應他肥皂的那個公司即將拍賣出售,可是他的錢遠遠不夠。福勒在他當肥皂商的12年中,獲得了許多商人的尊敬和讚賞。現在他去找他們幫忙了。
他用盡了他所知道的一切貸款來源,最後還差1萬元。
夜裏11點鍾,福勒驅車沿芝加哥61號大街駛去。他進了一所亮著光的承包商事務所,他不認識這裏的任何人。在他離開那個事務所時,衣袋裏已裝了1張1萬美元的支票。
以後,他不僅在那個肥皂公司,而且在其他七個公司,包括四個化妝公司、一個襪類貿易公司、一個標簽公司和一個報館,都獲得了控股權。
在采訪他時,他告訴了人們他母親說的話,他們貧窮,不是因為上帝,是因為他們從沒有產生過致富的願望,他們不應該貧窮,他們可以改變自己的處境。是的,我們改變不了出身,但可以改變現狀,改變我們的命運。俗話說,事在人為。隻要現在就改變我們的認知和做法,所有的不如意就會一掃而空。扭轉人生的第一步,就在於拋開一切負麵消極的想法,積極地麵對現在的處境,並用自己的努力改變它。
不要讓內疚毀了自己
但願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內疚。
——郭小川
沒有一個人是沒有過失的,隻要有了過失能夠決心去修正,即使不能完全改正,隻要繼續不斷地努力下去,盡力而為,也就對得住自己的良心了,徒有感傷而不從事切實的補救工作,那是最要不得的!隻要真心在做著補救過失的工作,雖不能完全補救也不要緊。
人很容易被負疚感左右,在人們的思想中,內疚被當作一種有效的控製手段加以運用。
不用說,我們應當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但絕不能總在陰影下活著。內疚是對錯誤的反省,是人性中積極的一麵,但卻屬於情緒的消極一麵,我們應該分清這二者之間的關係,反省之後迅速行動起來,把消極的一麵變積極,讓積極的一麵更積極。芬利是一位商人,四處旅行,忙忙碌碌。當能夠與全家人共度周末時,他非常高興。他年邁的雙親住的地方,離他的家隻有一個小時的路程。芬利也非常清楚自己的父母是多麼希望見到他和他的全家人。但他總是尋找借口盡可能不到父母那裏去,最後幾乎發展到與父母斷絕往來的地步。不久,他的父親死了,芬利幾個月都陷於內疚之中,回想起父親曾為自己做過的所有事情。他埋怨自己在父親有生之年未能盡孝心。在最初的悲痛平定下來後,芬利意識到,再大的內疚也無法使父親死而複生。認識到自己的過錯之後,他改變了以往的做法,常常帶著全家人去看望母親,並經常同母親保持密切的電話聯係。而母親也在假日裏花些時間同他們待在一起。芬利從錯誤中吸取了教訓,他內疚的感情因而轉變成了有益的因素。大家再看一下麗莎是怎麼處理的。麗莎的母親很早便守寡。她勤奮工作,以便讓麗莎能穿上好衣服,在城裏較好的地區住上令人滿意的公寓,能參加夏令營,上名牌私立大學。麗莎的母親為女兒“犧牲”了一切。當麗莎大學畢業後,找到了一個報酬較高的工作。她打算獨自搬到一個小型公寓去,公寓離母親的住處不遠,但人們紛紛勸她不要搬,因為母親為她作出過那麼大的犧牲,現在她撇下母親不管是不對的。麗莎立刻感到有些內疚,並同意與母親住在一起。後來她看上了一個青年男子,但她母親不讚成她與他交朋友,強有力的內疚感再一次地作用於麗莎。
幾年後,為內疚感所奴役著的麗莎,完全處於她母親的控製之下。她成了一個十足的附屬品,她對母親的控製稍感不滿,母親對她施加的壓力就會增大。由於感情受到壓抑,她的抑製挫折感不斷加深,一直到她精神變得麻痹。麗莎被內疚縛住了手腳,而到最終,她因內疚感造成的壓抑毀了自己,並為生活中的每一個失敗而責怪自己和自己的母親。當然,處在某種情境之下,我們的頭腦被外在因素所控製而不再清醒,不自覺地陷在內疚的泥潭裏無法自拔。這時候既需要有人當頭棒喝,更需要有直麵自己的勇氣。
不要壓抑負麵情緒
對消極的情緒有一個明確的了解,就可以消除它。
——弗農·霍華德
生活中,誰都會有一些不良情緒,如果不斷壓抑它們,你就會越來越消沉,因此,最好的辦法是找一種不傷人的方式把不良情緒宣泄出來,這樣你就會重新輕鬆起來。一天深夜,一個陌生女人打電話來說:“我恨透了我的丈夫。”
“你打錯電話了。”對方告訴她。
她好像沒有聽見,滔滔不絕地說下去:“我一天到晚照顧小孩,他還以為我在享福。有時候我想獨自出去散散心,他都不讓,自己卻天天晚上出去,說是有應酬,誰會相信!”
“對不起。”對方打斷她的話,“我不認識你。”
“你當然不認識我。”她說,“我也不認識你,現在我說了出來,舒服多了,謝謝你。”她掛斷了電話。生活中,大概誰都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不良情緒。每一個人都難免受到各種不良情緒的刺激和傷害。但是,善於控製和調節情緒的人,能夠在不良情緒產生時及時地消釋它、克服它,從而最大限度地減輕不良情緒的影響。
不良情緒產生了該怎麼辦呢?一些人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克製自己的感情,不讓不良情緒流露出來,做到“喜怒不行於色”。
但人畢竟不同於機器,強行壓抑自己的情緒,硬要做到“喜怒不行於色”,把自己弄得表情呆板,情緒漠然,不是感情的成熟,而是情緒的退化,是一種病態的表現。
那些表麵上看起來似乎控製住了自己情緒的人,實際上是將情緒轉到了內心。任何不良情緒一經產生,就一定會尋找發泄的渠道。當它受到外部壓製,不能自由地宣泄時,就會在體內鬱積,危害自己的心理和精神,造成的危害會更大,因此,偶爾發泄一下也未嚐不可。
有些心理醫生會幫助患者壓抑情感,忽略情緒問題,借此暫時解除患者的心理壓力。患者便對負麵能量產生一定的控製力,所有的情緒問題似乎迎刃而解了。
壓抑情緒或許可以暫時解決問題,但是等於逐漸關閉了心門,變得越來越不敏感。雖然你不會再受到負麵能量的影響,卻逐漸失去了真實的自我。你變得越來越理性,越來越不關心別人。或許你可以暫時壓抑情緒,但在不知不覺中,壓抑的情緒終將反過來影響你的生活。
麵對情緒問題時,心理醫生的建議是:如果有人傷害了你,你必須回憶整個過程,不斷描述其中的細節,直到這件事不再影響你為止。這樣的心理治療方式隻會讓感情變得麻木。你似乎學會了壓抑痛苦,但是傷口仍然存在,你仍會覺得隱隱作痛。
另外有些心理醫生則會分析患者的情緒問題,然後鼓勵患者告訴自己,生氣是不值得的,以此否定所有的負麵情緒。這些做法都不十分明智。雖然通過自我對話來處理問題並沒有什麼不對,但人不該一味強化理性,壓抑感情。因為長此下去,你會發現,你已背負了沉重的心理負擔。
一個會處理情緒的人完全能夠定期排除負麵能量,而不是依靠壓抑情感來解決情緒問題。敏感的心是實現夢想的重要動力,學會排除負麵情緒,這些情緒就不會再困擾你,你也不必麻痹自己的情感。
如果你生性敏感,當你學會如何排除負麵能量後,這些累積多時的負麵情緒就會逐漸消失。此外,你還必須積極策劃每一天,以積蓄力量,盡情追求夢想,這是你最好的選擇。
所以,聰明的人在消解不良情緒時,通常采取三個步驟:首先必須承認不良情緒的存在;其次,分析產生這一情緒的原因,弄清楚為什麼會苦惱、憂愁或憤怒;第三,如果確實有可惱、可憂、可怒的理由,則尋求適當的方法和途徑來解決它,而不是一味壓抑自己的不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