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倔強的少女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12月23日,在福建廈門鼓浪嶼,一個男主人叫林良英的殷實之家,誕生了一個姍姍來遲的小女孩。此時她的哥哥姐姐,有的已到該論婚嫁的年齡了。

這個小女孩,從小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不僅父母,還有哥哥姐姐都時刻給她無微不至的關懷。後來她長大了,又把自己的全部愛心,獻給了無數的姐妹和孩子們。

這個小女孩,就是林巧稚。她5歲時,入了幼稚園,也正在這一年,她母親因患子宮癌病故。林巧稚永遠不能忘記母親病故時那極端痛苦的一幕,她朦朧地意識到,做女人是多麼的不易。7歲那年,她進入蒙學堂,開始了學習生涯。

林巧稚的童年,正是中國備受欺淩的年代。她的家鄉在東南沿海,常能看到外國人高人一等的樣子,人之間的不平等給了她強烈刺激。她的家鄉,又是鄭成功、戚繼光抗擊過外侮的地方,這又常常使她感到自豪。在她幼小的心靈裏,不甘屈辱的強烈自尊感與她的年齡悄悄地同時生長。

1920年夏,19歲的林巧稚已在廈門女子師範學校讀書8年,馬上就要畢業了。畢業後去向何方?在常人看來,一個女子在青春妙齡之際,正是確定“終身大事”——嫁人的時機,但林巧稚卻不這麼想。她從小就不信女子不如男人,她覺得這個世界處處給男人以機會,而對女子卻有種種限製,這太不公平了!她要抗爭!

衝突終於在她畢業時公開了。父親問她:“今後打算怎麼辦?”她說:“我想讀書,上北京的協和醫學院!”這個決定,立即遭到了大多數家庭成員從愛護角度出發的反對。“上協和?那要讀8年才能畢業啊,你受得了嗎?”“這會誤了你的終身大事的!”“女子讀那麼多書幹什麼?早晚還不是嫁人!”

一向顯得溫順的小妹妹再也聽不下去了,“不,我要讀書,讀書就是我的終身大事,我不嫁人,就是不嫁人!”小妹妹的吼聲和從她秀麗的眼睛中透出的堅定目光,令全家人折服了。本來,他們也都是疼愛她,知她一向聰明,又有一股不凡的氣勢,於是便改反對為支持。特別是她的大哥林振明,終於說服了父親,從而使林巧稚邁出了具有人生決定意義的一步。

1921年7月下旬,她和女伴餘瓊英同去上海赴考。七月的天氣,酷熱難耐,但在考場上林巧稚忘記了一切,隻是緊張地答卷子。忽聽有人用生硬的中國話喊:“密斯林巧稚!”林順口冒出一句英語“我還沒答完!”那美國老師也改用英語繼續說:“密斯林,請出來一下!”無耐,林巧稚隻好出來了。原來,是她的女伴中暑暈倒在考場需要她幫助處理。她二話沒說,立即與另一女生將餘瓊英迅速抬到陰涼處,解開旗袍領口,放一塊濕毛巾在頭上,並給瓊英上海的姐姐打了電話。僅用十來分鍾,她便迅速敏捷地處理完了這起突發事件。然而,回到考場,考試時間已過。林巧稚隻好悻悻地離去。這時她已不對考試結果抱什麼希望了。

可在發榜之時,她卻發現在百裏挑一的金榜之上有她的名字!原來,在考場之外,她被考官發現了難得的素質:第一,會一口流利的英語,這對在協和學習至關重要;第二,處理突發事件沉著果斷有序,這是當醫生不可缺少的;第三,她的各科總成績並不低。

林巧稚終於實現了到協和學醫的願望!

協和的淘汰製極嚴。75分才算及格,一門主課不及格留級,二門不及格除名,絕無補考和商量的餘地,真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啊!但林巧稚憑著她的苦學和聰慧“生存”下來了。

有一次,當一個男生在談話中對女生表示輕視時,她毫不示弱地說:“哼!不要覺得男生行,女生不行。你敢比嗎?你考100分,我就考110分!”

果然,在漫漫8年學習中,林巧稚獨占鼇頭,一路領先。當1929年6月畢業之時,入學的25人,隻剩下16個了!而她卻高居榜首,並獲得協和的最高榮譽獎——文海獎學金,同時獲得了博士學位。要知道,這是在她同時擔負著繁重社會活動的情況下獲得的!她以自己的實際結果向世人證明:女子比男人一點也不差!

不平凡的職業道路

被留下在協和醫院當住院醫的林巧稚,選擇了婦產科。說起來,這還有段經曆。關於畢業後搞什麼專業,她曾有過多種選擇。開始,她想過搞公共衛生專業,但當聽人說女人學醫隻能搞公共衛生,這使林巧稚感到不平,從而堅決放棄了。她也想過搞兒科,但後來她覺得許多兒童的病痛來自先天,看來婦女的病痛是影響下一代的大問題,加上每每想起母親死時的慘狀她就不能平靜,最後終於選擇了婦產科。林巧稚成為協和醫院第一位女住院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