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武則天駕到(1)(3 / 3)

“什麼是死穴?”

“穴位是指神經末稍密集或神經幹線經過的地方。穴位的學名是腧穴,別名包括:氣穴、氣府、節、會、骨空、脈氣所發、砭灸處、穴位。 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0個雙穴、50個經外奇穴,共702個穴位。有108個要害穴,其中有72個穴一般點擊不至於致命,其餘36個穴是致命穴,俗稱死穴。死穴又分軟麻、昏眩、輕和重四穴,各種皆有九個穴。合起來為36個致命穴。生死搏鬥中,做為殺手使用。”

“頭部的正麵穴位有哪些?”

“頭維穴、發際穴、陽白穴、印堂穴、攢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溝穴、瞳子髎穴。”

“請談談華夏的按摩曆史。”

秦偉東接著隨口說了華夏的大概按摩曆史。

按摩是中國最古老的醫療方法。按摩,又稱推拿,古稱按磽(指按摩矯捷,舒暢筋骨)、案杌(案,通按;杌,通玩。案杌,即按摩)等,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與疾病鬥爭中逐漸總結認識和發展起來的。

在原始社會,原始人在生產勞動時或與野獸搏鬥中,必定有一些外傷發生。出現疼痛,他們自然地用手去撫摸,按揉逐步收到效果;當人體的某一部位受到損傷出血時,人們便本能地用手按壓以止血;當損傷使局部部位隆起時,人們又本能地通過撫摩、揉動使隆起變小或消失,從而緩解了腫痛。另外人們發現,用石片等刮擦某些部位能緩解一些特定的病痛,人類本能地重複應用一些能夠祛病的撫摸按揉手法,經過時間的延續,這些手法得到發展和積累。在長期的認識實踐過程中,按摩逐漸從無意識的偶然動作演變成為人們自由運用的係統的治療方法。約在幾千年前,我國祖先就為按摩奠定了基礎,並逐步形成我國的按摩學科。

從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辭中可以發現,早在公元前14世紀,就有“按摩”的文字記載。在中國古代文獻《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說:“上古之時,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藥……而以橋引、案杌、毒熨等法”。這些記載中的“案杌”、“橋引” 都指的是按摩。

春秋戰國及其以前時期,《莊子》、《老子》、《旬子》、《墨子》等著作也提到了鍛煉及自我按摩的方法。《周禮疏》中記載的扁鵲治愈虢太子屍厥的醫案,不僅說明這種綜合性治療產生的奇特效果,而且說明按摩在臨床應用中的重要作用。

秦漢時期出現了中國現存最早的醫典--《黃帝內經》,共36卷162篇,其中《素問》9篇論及按摩,《靈樞》有5篇論述按摩。根據《漢書.藝文誌》記載,我國第一部按摩專著《皇帝岐伯按摩十卷》在此時期問世。

在三國時期,開始形成按摩與導引、外用藥物配合應用的方法,出現膏摩、火灸。名醫華佗曰:“傷寒得始,一日在皮膚,在膏摩火灸即愈。”他還根據虎、鹿、熊、猿、鶴是動作,創造了最早的按摩導引術--五禽戲。

等等。\t

“先生,恭喜你,麵試通過!如果你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樣出色,你就可以擔任天香的高級按摩師了!”

“謝謝!”

“哦,正有一個女士需要按摩。你看?”

“好的。”

“那這位先生?”

“他是我的朋友,讓他在哪裏等等?”

“就在休息室等等吧。”

女孩在前引路,把秦偉東帶到了一間古色古香的房間。

不過,房間的牆上畫麵很是曖昧。

武則天與張易之擁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