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采陰補陽 猴王尋師(1 / 2)

“恭迎祖師出關”。一眾道人俯首呼喊,驚天動地。

這時洞門緩緩升起,從洞中走出一位老道,生得鶴發童顏,前額外突,雙目深陷,無鼻,隻有兩孔.....一句話,簡直不是人樣。但人家畢竟是神仙,長相怪異也不為過。此人是誰,菩提老祖是也,佛祖釋伽摩尼的徒弟。雖不是天仙,但在地仙中也是屬一屬二之輩。

菩提環顧四周,見眾弟子都無甚變樣,而且氣血正旺,心中歡喜。料想弟子們必苦心修練,道術大增,說道:“徒兒們請起。”“謝祖師。”眾徒弟齊身站立,畢恭畢敬。菩提又問了些教中之事,知無大事煩擾,就對弟子們說:“為師入關靜心修行,還不知在這500年裏外界有甚大事發生,為師要出山遠遊一番,此間你們要潛心修行,不得出山,以免惹上是非,違者當以教規懲之。為師這就去了。”說完便飄然無蹤。

說道這上仙雖是法力無邊,但一山還有一山高,都想練到最高境界,所以必須入關修行。這上仙者每次入關需500年功力方能上一台階,畢竟是學習越往上越難。這500年對凡人來說不敢想像,但對於仙人們也許隻是一瞬間而已。而初入道者入關修行,也就是幾個月便了事,畢竟隻是初學者。仙人們最重陰陽平衡,而像菩提這樣的男仙們在洞中一呆就是500年,這段期間自身陽氣大增,但關內又陰氣稀少,致使陰陽失調。陽盛者則會因血氣太旺,容易脾氣暴躁,這對修行者是一大忌。出關後要大泄一下陽氣,再補一下陰氣,這在仙界中的術語就是“采陰補陽”。而“采陰補陽”最好的辦法也是仙人們公認的辦法就是找一隻雌性動物發泄一番,當然雌性動物體內的陰氣最好了。但令上仙們最可恨的是仙界中有一名文規定,就是禁止與凡人通婚交配,否則予以除名,他們自然不敢違背,隻好找其它雌性動物了。這菩提老祖對弟子們說是要出外遠遊,隻是個借口罷了。

話說這菩提老祖一轉眼的功夫便騰雲駕霧到了東勝神洲傲來國一座大山上空,他見這裏山青水秀,風景甚好,便欣然落地。剛剛“腳踏實地”,忽覺體內血氣上升,滿臉通紅,必須馬上“采陰補陽”,否則就會走火入魔,後果不堪設想。這時菩提忽聞樹上有“嘰嘰”的叫聲,抬頭仰望,“哇噻,金絲猴”菩提心中竅喜。這金絲猴雖不是人類,但畢竟身有九竅,而且外表華麗,相比較別的動物實在是上上之選。何況配菩提這樣的長像也夠可以了。菩提立即使用仙法,信手擒來一隻雌性金絲猴,拖入密林之中,隨著小猴一陣“嘰嘰喳喳”的叫聲,這“采陰補陽”便開始了。半個時辰之後,菩提起身穿衣,麵帶悅色,飛身而去。隻留下小猴在地上呻吟不已,仿佛痛苦不堪。

說道這菩提老祖從傲來國山中走之後,便遍方故友,雲遊四海,後來就回到教中一心用在了徒弟的教育上,早把山中之事忘於腦後,何況這又不是第一次了。這裏暫且不提。

而參與那次菩提老祖“采陰補陽”行動的那隻母金絲猴在不久後便有了身孕,幾個月後產一雄性幼猴,自身也應身體太弱,出血過多,不冶身亡。這時大家會想到幼猴必因無人喂養而身有不測,錯。這猴畢竟是仙獸所生,倒全不用母乳喂養,生來便能直立行走,餓食瓜果,渴飲甘露,幾天後身高就似成年凡人一般高大。而且能通人語,知人事,又懂得各類禽獸之語。不久後就與山中禽獸打成一片,當然最親近的還是它們猴類。又因為它身材比旁猴高大,知事甚多,而且是金絲猴所生,外表俊美,被猴類封為大王,稱之“美猴王”。

從此這猴類勢力不斷擴大,使得虎豹不敢食,狼蟲不敢欺,都俯首稱臣,孝敬猴王。猴王還根據山裏特色,把山稱為花果山,定居於水簾洞,這洞府也許就是花果山中最高檔次的山洞了。

卻說這猴王雖整日與下屬們吃喝玩樂,遊山玩水,無居無束。但有時卻獨自在洞中唏噓不已。一日終被一老猴發現。

“大王你何以這樣?”老猴有點惶恐不安,“是不是小子們服侍不周,使得大王生氣。”

“....不怪你們,”猴王停了一會說,“我雖在此與弟兄們晝夜相伴,整日玩耍,但有時忽想自己隻知其母,不知其父,而母親也在剛生下我之時就死了,父親也不知去向,實在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