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餐通常在7:00pm~8:00pm之間開始。

△ 你可以在邀請的時間之後15分鍾到達。但最好能準時。

△ 開始的15~30 分鍾常常用於喝酒(酒、啤酒,有時是雞尾酒)及閑聊(天氣、家人、旅行、在國內的經曆等)

△ 如今很多邀請函上寫的是7:00pm~7:30pm,就是說你可以在 7:00pm和7:30pm之間到,但必須在7:30pm之前到達。 通常, 7:00pm~7:30pm之間會供應酒,晚餐和活動會從7:30pm開始。

◎ 中國人

△ 中國人不喜歡早餐會。除非是與外賓共進早餐。

△ 吃飯,尤其是與商業夥伴、朋友一起吃飯是件重要的事。

△ 雖然商業早餐並不多見,但商業午餐和商業晚餐非常普遍。

△ 在商業餐期間,他們也會討論工作,但與澳大利亞人及美國人不同。商業餐通常安排在公共飯店或者私人地方,而且也不是快餐。這些活動,尤其是晚餐,主要是為了建立更深厚的關係,促成合作。工廠亦可能會在食堂裏為客人提供午餐。

△ 邀請共進晚餐(以及午餐)被看作是一種商業性的邀請。如果你不能出席,最好要回複對方。

△ 很少中國人習慣於工作午餐和工作早餐。

△ 商業人士總是需要招待他們的客戶及拜訪者。晚餐通常在7:00pm開始,直到10:00pm結束。但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用餐的時間比較靈活。中國的大多數政府晚宴會從5:30pm開始,在8:00pm和8:30pm之間結束。 許多商業餐開始於6:30pm~7:30pm間,在 9:30pm~10:00pm間結束。

△ 你必須守時。

△ 開始的15~30 分鍾常常用於閑聊(家人、旅遊經曆、體育運動等)

交往小竅門

◎ 澳大利亞人

▲ 中國人很少能習慣於工作午餐和工作早餐。很多中國人會感到驚訝,因為供應的食物相當隨意,而且人們就像在會議上那樣邊吃邊談。通常很少安排娛樂活動或者有利於建立關係的活動。

◎ 美國人

▲ 中國人很少能習慣於工作午餐和工作早餐。很多中國人會感到驚訝,因為供應的食物相當隨意,而且人們就像在會議上那樣邊吃邊談。通常很少安排娛樂活動或者有利於建立關係的活動。

怎樣招待商務人員

招待商務人員

生意人總是把飯局作為招待客人、深入了解他人或者促成生意的途徑。中國人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圍繞著飲食,如何招待他人是一門重要的藝術。中國人能從這些禮儀中延伸出很多含義。

了解你的客人愛吃什麼、不吃什麼和一頓飯本身的好壞同樣重要,如果中國人點的菜客人是不愛吃的,他們尤其會感到尷尬。我們為讀者舉兩個例子。在北京,一群澳大利亞高級行政人員的妻子受中國的東道主邀請去一家海鮮館共進晚餐。她們一坐下,發現自己被裝滿魚和龍蝦的水槽包圍著,就感覺很不自在。當侍者把將要拿進廚房的活魚和龍蝦用網兜撈出來給她們看時,女士們問:“這是我們晚餐要吃的食物嗎?”等魚和龍蝦被煮熟了端上桌,女士們並不下筷碰這些食物。她們說吃活魚是很殘忍的。事實上她們在家也會吃魚,但是不習慣於在吃之前看到將要被殺的活魚。女士們一點都沒動盤子裏的魚和龍蝦。對中國人而言,食物在燒之前越新鮮越好。這類飯店要保證海鮮在燒之前都是活的,因此價格很昂貴。中國的東道主為客人提供了他們覺得是最好(最昂貴)的晚餐,想以此來款待客人,也表示對方的重要性。澳大利亞的女士們沒有吃海鮮,說明他們沒有領會主人的好客。中國的東道主會感到非常失望,不明所以。

另一個例子,在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的主人和一群中國客人之間也有類似的事情。一群前來悉尼參觀的中國客人被邀請到一個很高檔的西餐廳用餐。給他們上的食物是色拉、乳酪麵條、不熟透的燒烤牛肉,以及乳酪加幹果的甜食。中國人吃剩了大部分食物,因為大多數中國人,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中國人都不習慣吃生的東西(色拉),不吃乳酪,也不吃半生不熟的肉類。對中國人而言,所有的食物都應當燒熟,因為他們覺得生的或者半生不熟的東西不幹淨(在任何西餐廳,即使廚師喜歡把食物燒得半生不熟,你也可以要求把肉類完全燒熟)。其中有個中國客人自帶了一瓶調味辣椒汁,並且給其他人分享。在澳大利亞,不論吃什麼飯,自帶調味品都被認為是很不禮貌的。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澳大利亞的主人反而因此慶幸,虧了這瓶調味品,才不至於使這頓飯變成一件災難性的晚餐。

上述兩個例子,主人都盡力想用他們自己覺得最好的食物給客人留個好印象,但是都不了解客人喜歡吃哪種類型的食物,他們款待客人的初衷都以失敗告終。但是不能否認,這兩個例子中,客人們也沒有準備好嚐試一下不同口味的食物。

雖然上麵兩個例子都與食物有關,但並非所有商業性的招待都是吃飯。在澳大利亞和美國,公司經常在運動賽事或者文化活動上招待客戶和商業夥伴。通常根據客人的喜好結合可以提供的活動來款待他們。

文化差異要點

◎ 澳大利亞人

△ 商業性的招待多數是在公共場所(飯店、酒吧、劇院、體育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