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八十三年前,南秦先祖帶領軍隊起義,平天下,安百姓,建立起南秦。百姓安居樂業,國泰民安。然政經曆久,有衰頹之勢。今慶文帝當政時期,其行政拘謹,政事上沒什麼大的批漏,卻也沒什麼大的建樹。
但南秦社會風氣日益奢靡,官吏腐敗的情況遍地可觀。居於華麗外殼下的南秦其實內部已是滿目瘡痍。江湖門派發展迅速,且行事不受刑法約束,常行燒殺搶掠之事。富商大賈私鑄走私,違反官營令。但官商勾結,商人往往能得到蔭庇,逃避律法查辦。導致富人窮人身份地位更加懸殊,且富人萬貫家私,窮人貧困潦倒。百姓苦不堪言,但當今政者居於朝堂之上,又怎知民間水深火熱。
而西齊自建國以來已有一百六十多載,國力隻盛不衰。今第八任皇帝齊梟當政期間,國力更是日益強盛,且經濟繁榮,政治片清明,吸引了不少人遷往西齊落戶。不少國家都在憂慮西齊日益強盛之勢,恐其出師攻城掠池。雖齊梟並未有征戰天下之意,但太子齊瑄卻有此想法。而齊梟已是暮年之人,西齊政權隨時有可能更替到齊瑄手中。各國國君恐懼之心無以言表。
其中西與西齊接壤,南與南秦相鄰的北晉國因領土範圍不廣,勢力不夠強勁,不得不尋求方法以保護國家。於是北晉王想要通過與其他國家聯盟來減少西齊的威脅。而最合適的選擇便是南秦,因為兩國相接,且都有抵抗西齊的需要。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國形成了聯盟。
雖說與北晉形成了聯盟關係,減少了來自西齊的潛在威脅,但是南秦國內的形勢也是不容樂觀的。窮苦百姓的生活難以得到維持,且地方它更不司其職,舉國上下時發起義之事,雖多被鎮壓,但卻對慶文帝的統治構成了一定威脅。其中當屬趙家軍的影響比較大。
一年以前,趙桐,趙簡,趙宇帶領一些人占領了連峰山,並在上麵安營紮寨。常下山行仗義之事,或劫富以濟貧,或繩法以腐吏。所做之事順應了百姓的心意,為百姓們所稱道,深受百姓的喜愛和擁護。
慶文三十三年,趙家軍在連峰縣外與官兵發生衝突,死傷了多數官兵。連峰縣令奏請皇上派兵剿滅趙家軍。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
“謝皇上。”
“前幾日趙家軍殺害官兵多名的消息想必各方都知曉了,各愛卿對於連峰山剿匪一事有何看法?”慶文帝端坐在皇椅上,看著下麵的文武大臣。
一大臣出列躬身說到:“趙家軍此舉分明是對我南秦律法的不屑,對皇權的挑釁。臣認為應當立即派兵剿滅趙家軍。”
“李大人有點言過其詞了。”義親王擼了擼胡子。
“義親王有何見解?”皇上將雙手搭在扶手上,身子微微向前傾。
被點名的義親王出列頷首回到:“微臣不才,暫時還沒有好的計略。”
李大人輕輕地“哧”了一聲。皇上有些失望地往後靠向椅背,右手從扶手上拿下來放在了膝蓋上。
“碩親王,左相可有何看法?”皇帝微微向左靠,用左手揉著太陽穴。
碩親王和左相對看一眼相繼出列。
“臣弟同義親王意,李大人確實有些言辭過激。凡事必事出有因。”
“臣疏才,認為碩親王所言甚是合理。若趙家軍此舉另有隱情,我們這樣貿然出兵,總歸是不對的。”左相順著碩親王的話說下去。
“難道親王們和左相的意思就是不管這事了嗎?”李大人問到。
“這就有點空穴來風了,我們可不曾說不管此事了。”碩親王平靜的看著李大人。
“那你們可有謀略了?”皇上有些不耐煩了。
“臣認為可以派人去調查此事,若是趙家軍惡意所為,則出兵殲滅連峰山寨。”義親王回到。
皇上點了點頭。“那派誰去呢?”
一直不言的右相出列:“皇上,微臣認為能當此任者必要文優武強。眾所周知,義親王之子永安小郡王秦沐文過當朝文官,武蓋今世武將。所以臣認為永安郡王是不二人選。”
右相的話一出有許多大臣都認為合適。
“犬子不才,恐難當此任。臣認為,可從皇子之中選取合適人選。比如七皇子,文武全才,總該出去曆練一下。”義親王推辭到。
“不如在皇家校場擺擂台,勝者則派往處理趙家軍一事。”左相提議。
“臣認為此舉可行。”碩親王附和道。許多大臣也認為可以,相繼點頭。
皇上也認為可行。
但是一大人出列說到:“現在趙家軍一事迫在眉睫,還打擂台幹嘛?”
“此言差矣,若是草草派人出去處理此事,浪費了人力物力也沒得什麼好處。”碩親王說到。
“朕也這麼認為,那麼兵部尚書張羅擂台一事。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