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1,二人轉(2 / 2)

既然有了戲台,那顯然就是要唱戲的,就是不知道要唱什麼戲?

安然的念頭剛剛轉過,答案立刻就送上門來。

身邊那位“主播”吊死鬼大哥這會兒也要往那邊去,還挺熱情的問了他們一句,“你們去不去?”

安然正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呢,聽到他這麼一問,自然樂得省事,雖說這是一位“吊死鬼”,不過,還好不是什麼時候都吊的,“那裏唱什麼戲啊?”

“主播”大哥這回給了她一個痛快的,“二人轉。”

哦,對,二人轉,這才是東北的地方戲,與大秧歌一樣,都是人們最熟悉的文藝形式,曾經是這片土地上人們的娛樂主流,而今,也與大秧歌一樣,遭受著更多的,更現代,更流行的娛樂方式所帶來的衝擊。

安然對大秧歌還好,因為不管是如今,還是多年之後,她都沒少看到廣場或是街邊的大爺大媽們熱情扭動的身影,雖然那些大爺大媽扭得並不專業,也談不上多麼的好看,但畢竟滋味沒改。

二人轉的境遇就沒有她的姐妹藝術那麼幸運了。

雖然後來在東北城市的街頭依舊可以看到二人轉,但那大部分都是街邊一些飯店,或是商場搞開業、周年慶典,打折酬賓等活動,一男一女,一醜一俊,幾乎不唱,都是以說為主,都是一些搞笑的小段子,並且其中有時還夾雜著一些露骨的黃段子。雖然不多,但有時安然偶爾經過的時候,聽到圍觀的男人們的低笑聲依舊是感到尷尬和厭惡。

有時,這類二人轉表演也會唱一唱,但唱的都歌曲,而不是真正的二人轉,而且這些人畢竟從小學的是二人轉,無論唱什麼樣的歌曲,流行的,還是民族的,甚至是美聲的,都帶著一股二人轉味。

據說,在某省的一些娛樂場,甚至是浴池裏,在深夜時分經常有充滿黃段子的二人轉表演,更加的露骨。

於是,給很多東北以外省份的人一種感覺,東北二人轉都是黃段子。

說起來,二人轉為外省人所知,與小品這種表演形式的流行應該是分不開關係的,一批二人轉藝人出身的小品演員讓人們開始知道這種民間藝術,但是,當人們的目光投向這種民間藝術的時候,它已經在現實的土壤裏變得醜陋而畸形,不複本來活潑美麗的麵貌。

曾經有一位二人轉藝人出身的小品演員談到曾經在劇場表演時所遭遇的尷尬,人們不關注你的唱功,沒有人要聽那些傳統的大戲,隻想聽你一些逗人發笑的段子,或者唱幾曲流行歌曲。一旦你開腔唱真正的二人轉,觀眾回應你的隻有一片喝倒彩的噓聲,觀眾不買賬,老板自然不高興,老板不高興,藝人們為了生存隻能放棄自己學了多少年的東西,轉而迎合市場的需求。

也有一位東北小品演員的領軍人物在省城開了自己的劇場,安然是沒有機會看過的,但省台不時播放劇場中的表演,在她看來,那些也已經不是二人轉了,說是民族歌舞還差不多。據說其中也有傳統的二人轉,但就不知道是否受觀眾歡迎了。

二人轉既有唱,也有說,說唱都不能少,它的曲調熱情,高亮,活潑,幽默,大膽,但並不是黃暴,表演方式也靈活,機動,隻有兩位演員,一人可分飾多角,可扮男,亦可扮女,可正可諧,不拘場地,田間地頭,拉起來就能唱。

安然對二人轉的印象有限的得很,還是當年成天在網上打發時間的時候,因著那幾個著名的小品演員,順道瞄了幾眼,其實不算正經看過。

她沒想到在津源還能有機會可以看到二人轉,真是十分的難得,必須要好好看看。

這下安然也不硬拉著老爸老媽他們來看噴火龍了,她又打了電話改問他們要不要來看二人轉。

安國慶的聲音聽著有點意外,也有些驚喜,正問著演的是什麼,電話裏就傳來了李彩鳳的聲音,“死丫頭,過來,我們這就過來,你趕緊省省電話費吧。”話音還沒落,通話就被掐斷了。

安然拿著電話哭笑不得,看來老媽是真心疼手機費,連大過年的不要說“死”之類的規矩也一時急忘了。好吧,她承認,她是一時高興之下,又把這年頭的手機費標準給忘了,但是老媽,你是不是也忘了,你們要過來,咱也得約定個接頭地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