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5,龍王春祭(2 / 2)

雖說環境過於喧鬧,入耳的聲音太多,接收的信息太雜,一時之間耳朵都忙不過來,在過濾信息的時候有點費力,不時的還要漏掉一些內容,不過,這會兒周遭的人們都在議論這個,所以,從張三的嘴邊漏掉的內容,倒是可以不費什麼力氣的隨手在李四的嘴裏得到補足。

說起來,其實也簡單。

這個所謂的“龍王春祭”壓根就是剛剛熱乎出爐的新鮮產物。

本來大年初一晚上的這個慶祝活動是沒什麼名字,就算有,也是津源本地人自己瞎叫的,叫什麼的都有。反正這種活動也是有很多很多年的曆史,叫什麼名字其實都一樣,內容還是那個內容。

隻是今年市裏的文化部門新換了一位長官,是位外地人,頭一次參加這種活動,覺得既然這種活動代表了一種文化傳統,就應該起個名字,將來如果時機得當還可以宣傳一下,總不能老這麼沒名沒姓的混下去,一提起來就胡叫。本來挺好一活動,弄得像是大雜會似的。

於是,這才有了“龍王春祭”的這個名字。

安然覺得這個想法倒是不算錯,而且這位文化官員也還是挺有前瞻性的,要知道,將來各地的旅遊事業都發展起來的話,各種各樣的文化牌打得是花樣翻新,像“龍王春祭”這樣有很多年曆史傳統的活動正是應該好好宣傳的文化遺產,宣傳的時候總不能連個名都沒有吧?

隻是安然覺得“龍王春祭”這個名起得略感別扭,也不知道是不是她個人的偏見,還是對傳統文化認識不足,反正她個人感覺吧,就是覺著“春祭”這個詞,頗有點隔壁島國的風格,讓她這個沒神馬文化的人莫名的覺出一種東洋風。

安然肚子裏默默的吐著糟,周遭的人群還在議論,從這些七嘴八舌,片片段段的議論中得知,本來呢,每年的活動也就是需要表演的什麼舞龍隊啊,秧歌隊啊等等的演員到齊就開演,沒什麼時候安排,但由於今年這位新上任的文化長官決心好好對祭典來個改革,最主要的是好好宣傳並繼承一下本地的龍王文化,所以對節慶的安排重新做了具體的規劃。

不遠處的這種高台顯然就是規劃的一部分。

這些信息一到手,安然也就理解了本地人這種雖然眼前神馬都沒有,依舊個個都是一副看熱鬧的神氣,大家都在好象今年的龍王春祭,這位上任的新官是想怎麼點這把火。

安然作為一個看慣了後世各地為了爭取旅遊資源挖空心思想方設法博人眼球的重生人,對這個簡陋的高台感覺有點莫名其妙,心說,這位新上任的官員不會就準備把這個當成活動的主席台吧,未免也太寒酸了一點,好歹也是政府參與的,怎麼弄得跟走江湖的草台班一樣?一些鄉村地方,唱二人轉的舞台搭得都比這個氣派。

不過,很快,安然覺得她就要給這位帶一點島國風的官員點一個讚。

為嘛呢?

因為這位先生辦事挺地道。最少沒有某些官員缺少時間觀念的缺點,沒讓他們這些圍觀群眾們大過年的在寒風裏傻等。

就像安然想的那樣,那處搭得有如賣大力丸的高台還真是為這場春祭的出場佳賓們準備。

說是佳賓,一共沒有幾頭蒜。

頭一位就是那位上任的新官,四十郎當的樣子,正是幹事業的年齡,個子不高,穿著件呢子大衣,麵容嚴肅,倒是看不出什麼官威來了。

與這位新官相比,更讓安然感興趣的是跟在新官之後的龍王廟的住持。既是宣傳龍王文化,那麼作為津源龍王文化核心,龍王廟的住持大師自然是少不了。這位住持年紀不小了,安然估計大概怎麼的也應該是六十多歲了,後來從身邊人的口中得知,這位大師已經快八十了。

一聽到人家大師的具體年齡,安然這個本來還隻是不怎麼起勁的圍觀群眾頓時來了精神,用她男盆友的話說,那倆水汪汪的小眼睛都放了光了,在這四處黑燈瞎火的地界看著像某種夜間覓食的動物似的。

安然對這種沒有水平的胡扯不予理會,姑娘她這會兒沒功夫,忙著呢。

忙著用眼睛細細的打量人家大師的皮膚,五官,不時還要長長的歎上幾聲氣,扼腕他們所站的位置距離主席台實在是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