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丹的叔叔張子僑,也就是現在南部省秋天百貨的總經理兼董事,而董事長是費丹的父親費洋。
費洋是張子僑的親哥哥,為什麼不是一個姓,因為從小兩人便受到了不同的待遇。
費丹的爺爺有兩個兒子,費洋和他父親一起開創秋天百貨,而張子僑在很小的時候被人給拐走了,從此下落不明。
爺爺一直沒有停止過找尋,為了找到這個兒子,花費了很多財力和人力,這個消失了很多年的叔叔因為從小在外省長大,被一家張姓人收養,所以名字叫作張子僑。
張子僑本來被賣到了外省的一座大山裏,不過從小他就是鬼靈精怪,雖然那山裏的人家管教很“嚴”,但張子僑還是通過了整整兩年時間,逃出了大山,很多年前的信息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張子僑根本不知道自己從何地而來,隻是知道父親和哥哥的名字。
在一座城市裏遊蕩了半年,那時並沒有嚴格提出什麼童工,所以什麼都肯幹的他,終於被一戶張姓人家看上,收養當了兒子,那年他僅有九歲。
上正規的學校看來是不行了,所以張子僑的“父母”親自給他講課,在家中讓他學習一些文化知識,白天他就拉著一輛三輪車,四處賣自己做好的餅子。
不過天資聰慧的他,在二十歲時,終於積累了一定的資金,租下一個鋪麵,開始幫人修理傳呼機、大哥大,一直到後來的手機,這時他已經開始了手機的代理和銷售。
生意越來越好,也越做越大,本來就喜歡接交好友的張子僑,也認識了不少當地的領導。
就在他快要忘記他真名的時候,他的親生父親找來了,更令他高興的是,他的父親居然是一個富翁,這可免去了他未來多年的奮鬥。
在給予了養父母一大筆錢之後,張子僑跟隨父親回到了南部省。
張子僑有錢了,他可並未忘記過去交結的官員,每年都會抽出兩次時間去拜訪那些人。
費丹的爺爺在前年去世以後,將秋天百貨的股份分給了費洋和張子僑,費洋有60%,而張子僑僅有40%,張子僑這時很氣憤,口口聲聲說要好好給自己回報,享受了這麼多年有錢人生活的費洋所占股份比他高,張子僑越來越想不明白了。
其實費丹的爺爺是考慮過的,雖然費洋的生活條件很好,不過秋天百貨能在這番成就,費洋的努力功不可抹,而張子僑隻是一個坐享其成的人,給40%的股份,已經很多了。
費洋前幾個月得了重病,估計能活的時日已經不多了,張子僑醜陋的嘴臉便露了出來,這些股份必須賣給他,至少費丹那裏,最多允許10%。
費丹從病重的父親口中得知了這件事情,沒想到一向對她很不錯的叔叔居然是一個野心家,不過費丹也疑惑著,張子僑憑什麼這麼囂張。
費丹最後知道了,張子僑在外省結交的一些官員中,有一名官員,在這些年中已經升到了省部級,而且馬上就要調來南部省,這人來了費丹什麼都清楚了,是南部省的新任省長,樸省長。
張子僑通過這些年的積累,自己手中已經握有大量的資金,完全就是一個蛀蟲,如果費洋不把股權交出來,那張子僑便能通過樸省長的關係,讓秋天百貨從南部省消失。
張子僑的做法也很赤裸,將他自己手中的股權分散賣出去,然後通過樸省長來運作,政府介入秋天百貨的大部分事務,讓秋天百貨無法生存,簡單來講,就是搞舊城改造,也能將秋天百貨的部分市分店給毀了。
秋天百貨如果重新選址搬遷,沒這麼快找到地方,但是政府的拆遷是強製的,這不是拆除什麼民房,而是因為公共利益需要,因為規劃原因必須搬遷,拆遷費不給你,拖也能把公司給拖垮。
這些隻是其中一個辦法,如果在秋天百貨附近建一些安置點、菜市場這些影響環境的項目,這附近的人流便會慢慢趨於貧民化,秋天百貨這種高檔的商城還會有人氣嗎……
費丹聽完了父親的講解,心中也覺得委屈,爺爺和父親創下的基業,這叔叔居然當作兒戲,不過費洋告訴女兒,如果把股份交給張子僑,憑張子僑的頭腦,會把這秋天百貨經營得更好。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費丹可不想這樣,所以私下便開始找尋一些幫助,被張子僑調到富海市來開辟市場,費丹也從未放棄,要不怎麼會讓萬子山那禿頭占少許便宜和輕薄。
周亮聽完了費丹所講的故事,她的叔叔也確實做得太絕了,雖然小時候受過苦,不過也不能爭奪家產呀,而且給予了這麼多,還有這麼多的包容,費丹的父親也是仁至義盡了,周亮知道,費丹說她叔叔是個蛀蟲,足見其在公司貪墨的錢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