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放下,便得自在。放下是人生的大境界,是一種超然、一種解脫。很多事情的混沌與開竅,往往就在一瞬間:或是心中的負累,或是外物的幹擾。“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當一切如白駒過隙,如過眼煙雲,你總會在一刹那,思想如電光石火般醍醐灌頂。於是,放下,就成了一種境界。
人生贏在勇於放下,拿得起又放得下,才是真正無怨無悔的人生。一個人總會遇到很多難以訴說的煩惱,或生活,或事業,或感情;也總會遇到順逆之境、遷調之遇、進退之間的各種情形與變故,此時,不要讓身外之物牽絆我們的身心,該放下的一定要放下。
人們常說:“拿得起,放得下。”其實,所謂“拿得起”,指的是人在躊躇滿誌時的心態;而“放得下”,則是指人在遭受挫折、遇到困難及無奈時應采取的態度。放下,並不是要你身如枯樹、心如古井、萬念俱灰、百事莫為,而是要你睜開心靈的眼睛,珍惜心裏最美好的東西,舍棄一切偏執的心外之物。因為“人生如舟”,負載過多、過重,不沉船也難免要擱淺。放得下,是為了能拿得起。當你為生活的種種煩惱感到困惑、承受壓力時,給你的生活開一扇窗,試著放下那些蕪雜與紛繁,放下所有的負擔,天空海闊,你將會活得曠達灑脫。在人生的旅途中,達到放下一切外物、不為紛擾所動的境界,人自然就輕鬆無比,看世界則天藍海碧、山清水秀、日麗風和、月明星朗。放下,是美好生活的必需。
放下是修身養性的哲學,是升華人格的最佳方式。“一切放下,一切自在;當下放下,當下自在。”放下名利你能活出真性情,放下麵子你能活出好心情,放下架子才能覓得三五好友。放下紛爭和仇恨才能活得瀟灑從容,放下私心和爭執才能公平與和諧,怡然自得地麵對生活。真心放下,才不會尖酸刻薄、斤斤計較,不為一點點的不快耿耿於懷;才會善待他人,放下煩惱,用自己的達觀和寬容,獲得充實心靈的快樂。
放下是一種感悟,更是一種心靈的自由。人是充滿欲望的動物,如果不懂得放下,勢必會在各種誘惑中迷失自己,從而跌入欲望的深淵,或者把自己裝入一個個打造精致的所謂“功名利祿”的金絲籠裏。有些人放不下對美色的貪婪,整天處心積慮,最終身陷囹圄;有些人放不下誘人的錢財,費盡心思,結果常常是作繭自縛;有些人放不下對權力的占有欲,熱衷於溜須拍馬、行賄受賄,不惜丟掉人格和尊嚴,一旦事情敗露,後悔莫及……生命之舟載不動太多的物欲和虛榮,要想使之在抵達彼岸前不在中途擱淺或沉沒,就必須輕載。放下貪念、執著,才能還心靈以自由。
懂得放下,才能更快地接近成功。放下那些不適合自己擔當的角色,放下束縛你的世故人情,放下偽裝你的功名利祿,放下徒有虛榮的奉承誇獎,放下各種蒙住你的眼睛的遮羞布,你才能夠真正靜下心來,用足夠的精力和智慧來贏取你真正應該擁有的東西。努力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自由自在地發掘自己的潛力,主題明確地直奔自己應該追求的目標,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從而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生命的價值,其實並不在於獲得,而在於放下。你隻有放下無邊貪念,才能收獲輕鬆心境;隻有放下一處煩惱,才能收獲一刻悠然;隻有放下一種偏見,才能收獲一種幸福;隻有放下一種執著,才能收獲一種自在。當你放下足夠多的時候,才會發現生命竟可以如此充實、如此美好。放下,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精神,但也需要勇氣和智慧。